王振羽:薪火相继赋管弦
《新安旅行团》读札
2022-11-28 09:4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振羽  
1
听新闻

  新安旅行团存在有17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追其源头,也不过23年。但他的影响,因领袖人物在1946年与2021年的肯定与回信,时隔75年,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却因其精神一脉相承,而一再被人提及。

  恕我孤陋寡闻,近一段时间内,关于新安旅行团的书写,不断有不同的文本涌现出来,有小说,有小说中的儿童文学,有绘本,有报告文学,有儿童剧,杂花生树,枝繁叶茂。同一题材,各种书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张爱玲,关于她的传记,不知凡几。同一个桑塔格,就她的传记,仅在南京的出版机构,大致这两年,就有两种出现,都是洋洋数几十万言。至于周家兄弟、沈从文或者是梁启超、运河、长征等,也都是话题性很高的题材。题材不怕彼此撞车,内容接受多样凝视,一切都要靠时间来检验、淘汰。众所周知,关于东汉,或者说后汉,曾有多种文本,但除了三国演义,除了三国志,还有不少文本,多属非虚构写作,非常热门,但,我们如今看到的并且所熟知的,大概就只是《后汉书》了。是的,就是范晔的《后汉书》,其他文本,基本湮灭无闻无人问津。

  于兆文的作品,以前看过《天路淮军》,是写淮安人在新疆的。如今看他的《新安旅行团》,感觉很意外,这是一个重大的红色题材,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叙事,这是一个似乎人人熟悉但又很难驾驭很难出新的题材。于兆文的笔下,能有什么新意?能就历史现场有更为切近的观察?能对一些历史人物有客观中肯尽量合乎历史真实的展现?大致读来,如释重负,颇有不虚此行没有浪费时间不是空手而归之叹。

  《新安旅行团》不是就这一特别队伍特别团体的剪影式断面式的素描简章,而是全景式的展示。新安旅行团的产生之初,他与陶行知先生的关系渊源,他何以在大运河之边的淮安产生,他与安徽千丝万缕的联系,被作者说得清楚明白。抗战全面爆发之前所产生的新安旅行团,抗战期间不同阶段的新安旅行团,抗战末期新安旅行团的最终归宿,乃至进城之后在大上海的新安旅行团的解散,都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应该说,这是就新安旅行团目前我所看到的最为集中全面的一种回顾、梳理,不是畸轻畸重,不是掐头去尾,不是新闻特写,不是撷取片段,是整体性的和盘托出,是一览无余的江山万里,只此“青绿”。

  《新安旅行团》不是简单的当事人回忆文章、当年各种报章文字的简单糅合,不是在征引大量文献资料上的粘粘贴贴、删繁就简,它是一部别样视角丰富丰瞻的抗战史。抗战史,以前多说八年,后来改称十四年,现在的《黄河大合唱》还是在唱八年。有人说,抗战不止十四年,应该从1894年算起,甚至可从1874年琉球被日本吞并算起。着眼点不同,面对的对象一致,但中日之间的纠结缠斗,时至今日,也不能说已经万事大吉。我们的国歌,还是在说抗战,还是时时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一段屈辱悲壮的历史。南京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又要即将到来,这也是一种警醒,一种提示,一种铭记历史的最为强烈的全民族的情绪性的一种表达。当年,南通状元张謇在南通曾接待内山完造,包括他在日本考察,虽然对日本的社会发展教育模式很是认可,但对日本并吞中国之心至为警惕。他一再说,中日亲善则两利,否则两不利。日本决不能鲸吞中国,强为之,转足以自毙。响鼓重锤,振聋发聩。但,日本不少政客利令智昏,头脑发热,甲午战后,变本加厉;庚子之乱,浑水摸鱼;一战之后,更为嚣张;21条,实际上就是灭亡中国;此后,济南惨案,九一八,一二八,最终酿成七七事变。时至今日,也很难说东瀛的一些政治家对中日关系有稳定明晰的认知、对东亚地缘政治有合乎实际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安旅行团借助于一支特别的队伍展示抗战的风云变幻,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示当时中国各个区域的巨大差异,不是轻松的旅游观光,不是惬意的走马观花,不是一厢情愿的向壁虚构,让人重温这一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人与事,让我们体会到胜利的艰辛不易,抗战的艰苦卓绝,当时中国少年的为国奔走,摇旗呐喊,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新安旅行团》表现抗战这一全民族国家抗战这一宏大主题,不是去写正面战场的惨烈悲壮,不是去讴歌西南联大弦歌不辍的时代传奇,不是仅就如皖南事变、敌后武工队的局部描写,也不是莫言的《丰乳肥臀》、梁斌的《烽烟图》,它是一支基层的小团体,它是一支几乎可以被忽略的抗战洪流中的小小浪花,但正是通过他们的感知履践他们的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同仇敌忾捐弃前嫌,当然也有国民党消极之时的种种掣肘貌合神离。就积极正面,作者没有回避消解;就负面消极,作者也没有瞻前顾后。书中涉及大量历史人物,无论是宋庆龄、冯玉祥、傅作义、于右任、陈果夫、周佛海、陈诚、贺衷寒、梁寒操、曾扩清,还有当时一系列的文化名人,如田汉、萧军、吕骥等等,作者就新安旅行团的这一视角,对他们都有展示。书中提到了马超俊,也说到了周佛海、陈果夫的题词,“幼学壮行”,“鹏程万里”,是他们的题词。还说到了国民党基层党组织在内蒙古为新安旅行团是否西班牙人民阵线的仗义执言澄清舆论,

  这样的细节,这样的观察,才是丰富立体的历史真实,才是直面历史现场的栩栩如生。

  《新安旅行团》表现这样的一支队伍在大的时代潮流中从自发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实践到最终成长为党所影响、所领导的有生力量,有周恩来,有刘少奇,有董必武,有陈毅,有李克农,有林伯渠,有谢觉哉,有郭沫若,有伍修权等人的身影,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水到渠成,合乎逻辑,不是廉价的以为只要是红色主题就可以敷衍了事就可以不管不顾就可以信马由缰就可以天马行空,这样郑重认真的态度表现在新安旅行团在诸多重大关节口的抉择之中,党的领导不是如有些文本的乱贴标签胡乱加码,而是令人感到真实可信,符合历史实际,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自说自话的想当然与主观臆造。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江苏出版界的老前辈朱索菲,说到了老诗人赵恺,也说到了丁帆教授的岳父晨钟,今年已经96岁了。当然,还有书中主角之一汪达之,在1985年,众多新安旅行团成员对他的深切缅怀,当时,他去世也就五载有余吧。

  新安一水,钱塘江河,缓缓流淌;淮安古城,淮水运河在此东西南北交汇。安徽,淮安,看似遥远,却因此而迸发生机,涌现出这样一支队伍。历时不过十七年,少年奔走江北南。新安一脉缓流淌,薪火相继赋管弦。新安旅行团,今日来看其精神,是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牺牲精神,是敢为人先勇蹚新路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新安旅行团》是一部很见功夫契合主题的长篇非虚构力作。

  (王振羽

标签:新安;旅行团;抗战
责编: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