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十年代书家精英探寻展(40)刘小洁
2021-12-22 21:4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小洁  
1
听新闻


学书“碎”言

□ 刘小洁

  * 1998年师范读书时,写字很差,书法课上我也是被老师批评最多的学生之一。

  * 临近毕业时,我的书法成绩名列前茅,让我坚信,任何事只要努力都会有回报。

节临《大观帖》

  * 毕业后的阴差阳错,让我成为了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兼班主任,繁忙杂乱的教学工作,让我写字的时间几乎为零。

  * 天生是女儿奴,爱她们胜过一切。

唐 李颀《琴歌》

  * 女儿一年级学写字,我自然地做了她的专职书法老师,同时也感觉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足。

  * 2016年,我参加了中书协在北京举办的临摹创作班,充电的同时也能教好她。

唐 王维《过清溪水作》

  * 现在女儿上初中,她几乎没有时间写字,我却停不下来了。

  * 书法已经完全地融入我的生活。

临《七月帖》《嫂安和帖》

  * 喜欢草书,尤爱小草。

  * 喜欢听笔与纸摩擦的“嚓嚓”的声音,感觉时间走得飞快。

节录王羲之《书论》

  * 右手中指上的墨汁从没有干净过。

  * 虔诚如我,余生好好爱。

临王珉《欲出帖》

 

在气象中行走

——读刘小洁书法

□ 张斌

  张载在《正蒙·乾称》有云:“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中西文化的差别正在于此,西方文化是一个实体的世界,中国文化是一个气的世界,在这个气的世界里,有实体是气,是气之凝聚。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实践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气”的整合。从“状”到“象”再到“气”,是一个书法“得道”的过程。纵观刘小洁的书法,无不在“气”与“象”的转变中,呈现一种不一样的精彩世界。

李叔同题晋江南天寺联

  从刘小洁目前的状态看,书法创作主要在于追求章法中的气韵,这是目前似乎可以达到的高度。面对事物,西方讲究的是比例,而中国讲究的是品格,品格是评论艺术高低,是中国所独有的。从气韵中,凸显品格,这是他目前的目标。他偏爱草书,尤擅小草,在点线的转化中,展现的是多变,展现的是一股内在的书法气息,无论是从点线,还是块面,他在理想中把握感性的度量。他的小草,没有狂野之相,多的是江苏人惯有的内敛。谢赫六法第一法便是“气韵生动是也”,刘小洁做到了,这难能可贵,缺少气韵的任何事物,都如一汪死水,缺少生机,缺少生命。从刘小洁的书法线条中,感受到的是年轻一代的活力,一股拼搏向上的冲劲,同时,他的线条又很沉稳,没有过多的弹跳线条,绞转、翻折、提按运用自如,让气韵在纸张与毛笔的摩擦中,保持着不偏不离的中线道路。

宋 欧阳修《试笔》数则

  在章法的构建上,刘小洁有“象”的宽度,敢于在字形中调整空间和粗细,敢于在局部拉开字势,形成令人想不到的空旷和遐想。他善用直线来表达线条的轨迹,喜欢在茂密的字距中穿插连带,形成自己“象”的语言。冯班《钝吟书要》所云:“宋人作书,多取新意,然意须从本领中来。”又说“唐人用法谨严,晋人用法潇洒,然未有无法者,意即是法。”再说:“晋人循理而法生,唐人用法而意出。宋人用意而古法具在。”这些说明“意”与“法”密不可分。所以,刘小洁的书法一直将法的使用,合理规范在度的理想空间,遵循度的尺度、限度、不可超越,将“象”释放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制,又有突破,这就是他将“气”与“象”的把握维度。

唐 韩方明《授笔要说》

  南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可以说书法本身“既单纯又复杂”,它可以靠黑白两色的调度和变化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让人琢磨不透,思理不清。学习书法是一种负重的前行,但能领略万千气象。

  祝小洁兄在研习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书家简介】

  刘小洁,1982年生,江苏兴化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获奖入展】

  “江左风流奖”江苏省第九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

  第三届“江苏省文艺大奖·书法奖”作品展入展

  第四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入展

  全国首届何绍基杯书法篆刻展获奖

  第四届中国梦“翰墨朝阳”全国书法展优秀奖

  第三届“祥泰之州”泰州书法奖获奖

  第三届泰州市政府文艺奖铜奖


标签:书家;简介;书法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