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絮语
2021-08-19 20: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黄正明  
1
听新闻


砚边絮语

□ 黄正明

  任何一门艺术的表现形式,更确切地说,任何一门艺术选择的艺术表现形式,最终都会取决于作者自身对文化的认知、对文化的认识、对文化的积累和自身文化的积淀。

  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她包含了对各门艺术的学识,也涵盖了诸多艺术门类。书法艺术的美必须首先遵循书法本身的艺术规律,因此,书法艺术首先是继承传统,从经典作品中获取丰厚的营养,然后通过书家自己的咀嚼与表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其次,学养是书法艺术的根与魂,也是决定书法艺术能够走多高与走多远的根本因素,然后,我们才能谈到书法艺术的美,才能谈到书法艺术的丰富性。

  苏东坡先生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他将“识”“见”“学”当作书法创作必备的三个方面的素养,更是将“识”“见”“学”综合后的修养当作书家学书的必要前提。

  当我用小楷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希望将小楷的端庄和安静,表现在书写之中,使欣赏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佛家的禅意邃密,同时,将灵性与禅意相容,达到静、意、禅、趣融为一体的境界。

  当我创作行草书时,希望能够做到内容与形式统一,刚中见柔,柔中见刚,刚柔相济,兼有碑之骨、帖之韵,追求自然的文气与书卷气,随意、自然、潇洒,在法度中做到最大的表现,内敛中具有极强的张力。

  书法创作应该没有造作,完全是本真情态的自然流露。所谓自然,就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放意自适的状态下进入书写,从自律、自为,走向自然、自在。如果没有其他“添加”,则元气淋漓,焕发出生命的魅力。自然地书写,还源于长期磨炼形成的一套自己完整的书写模式,胸有成竹,情动于中,文形于外,在此基础上,达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风格是一种路径,也是自然快意书写的路径。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这里说的是做人,写字也是如此。古人对书法中的俗有一个基本的界定,如清代王概说:“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必俗,俗尤不可浸染。”他在这里,把市气看作是书法的大敌。什么是市气?我以为就是跟风,就是迎合,就是没有追求,就是人云亦云没有独到之处。

  在吸取中国古代先贤们的优秀精髓之后,努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面貌,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就是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以达到更加鲜明和成熟的样貌。

  书法创作,需要长期艰苦的积累,这在别人看来是一条寂寞之路。而书法于我,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我的爱好和工作都是书法。因此,我会自然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管是创作、教学还是研究书法艺术。

  我还有一个愿望,用我的专业所长,传播中国书法艺术。2015年,英国威廉王子来中国访问,我应有关方面的邀请,书写了“嘉福久远”四字赠送,威廉王子表示,会将我的书法作品悬挂在他的客厅。我真心希望,能通过书法艺术,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书法不可以速成,如果不下功夫投入,她就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成绩。因此,书法会伴随着我们,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希望随着时间的延续,人与书法不断成熟,不断走向更高的境界,即古人所说的——人书俱老的境界!

  (辛丑荷月于南京大学逸夫馆)

 

  黄正明简介

  黄正明,1963年生,现为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2002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黄正明多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并在全国大型专业比赛中获奖。2013年7月,在中国香港成功举办了“翰墨写心——黄正明书法艺术作品展”。2015年3月,英国威廉王子访华,获赠黄正明教授所书写的书法作品《嘉福久远》。2017年、2019年分别在日本、中国台湾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作品展。

  黄正明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论文入选),全国首届新人新作书法展,全国首届行草书法大展,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大展,江苏书法五十年展览,第六届中国书法艺术节书法大展等。

  黄正明主编了《书法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中国书法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等高校教材,并有多篇论文发表,是一位集创作、教学、理论研究、鉴赏为一体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还被刻石于中国书法翰墨碑林,并被北京中南海、台湾大学和江苏省美术馆,以及美国纽约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标签:书法艺术;书法;书写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