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全域快反”机制改革 构建现代警务新模式
2025-10-21 11:40:00  作者:杨 晋  
1
听新闻

   近年来,镇江市公安局深入贯彻“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战略部署,打破传统“点位巡防”模式局限,系统性构建“动态巡控、秒级响应、快反处置”的“全域快反”机制,以科技赋能提升响应速度、以联动共治拓宽防控维度、以民生导向彰显警务温度,实现了治安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从“单点处置”向“全域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主建联动主战,构建“科技赋能”的巡防处突架构

  一方面,在“情指行”一体化架构下,坚持“巡特警主建、情指中心主战”,将全市辖区划分为33个巡区,在巡区投放标准化巡逻快反车组,不间断街面巡逻防控,快速处置突发敏感警情,预防和控制可防性案件。通过做到“六个统一”(统一巡区设置、统一车组配置、统一巡逻机制、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勤务规范、统一装备配备),实现对社会面的治安控制。另一方面,打造“看得见、调得动、控得住”的智慧警务中枢,整合全市巡区实时警力位置、路面监控视频、人口车辆等数据资源,搭建集信息汇总、研判分析、指挥调度、行动反馈于一体的可视化平台。指挥长通过平台直接穿透层级调度最近警力,实现“指令到人、画面到屏、管控到点”。运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对违法犯罪人员活动轨迹、案件高发时段区域等进行建模研判,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警情跟着数据走”。今年以来,依托实时预警信息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87名,针对外省市请求布控的10名犯罪嫌疑人,通过数据碰撞精准锁定活动范围,联合快反力量实现100%落网。

  二是协同共治聚力,构建“全域覆盖”的立体防控格局

  “全域快反”的核心是打破“警单一防”壁垒,通过“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协同,织密“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网。优化街面作战单元,将巡逻快反车组作为“最小作战单元”,推行“整点立岗、半点巡逻”模式,实现主城区3分钟、郊区5分钟响应圈全覆盖。快反警力配备专业化装备,经规范化协同训练,对个人极端、打架斗殴等复杂警情处置能力显著提升。激活社会协同力量,建立“群众吹哨、警察报到”机制,整合社区保安、商户联防、志愿者等万名社会力量,形成“一呼百应”的联动网络。通过“警民恳谈会”“技能培训课”等方式,提升社会力量先期处置能力,为警方处置争取关键时间。今年以来,357起突发警情、110起极端事件全部得到稳控,有效防止事态升级。强化重点时段管控,针对夜间22时至24时违法犯罪行为高发时段,推行“相邻巡区结对执勤”模式,在辖区边界设置临时卡点,对可疑人员、车辆开展盘查。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2.7%;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7.9%,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

  三是民生贯穿始终,构建“可感可及”的平安社会生态

  “全域快反”不仅是打击犯罪的“利器”,更是服务群众的“桥梁”,镇江公安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平安建设充满民生温度。筑牢大型活动安全屏障,在“苏超”联赛镇江赛区等大型活动中,采取“定点警戒+机动巡逻”模式,实现核心区域1分钟响应、外围3分钟合围。赛事期间单日人流量峰值达3.5万人次,快反力量高效疏导人流车流、处置突发情况27起,提供问路引导等服务1200余次,市民评价“人再多,看到警察在就踏实”。打造移动服务站,为巡逻车配备救生救援、医疗急救、防暑降温等6类28件设备,让警车成为“流动的便民点”。今年以来,实施紧急救助已达846起,平均响应时间2.3分钟。群众反馈“走两三条街就能看见警察在巡逻”,通过高见警率、高管控力、高亲和力,让“警灯、警车、警察”成为城市流动的安全感。实践证明,“全域快反”机制是新时代公安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镇江市公安局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在科技应用上求突破、在联动共治上再拓展、在服务民生上提质效,以更优警务效能守护古城安宁,为平安江苏建设贡献镇江力量。

  杨 晋

标签:; ;巡逻;警务
责编:许尽义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