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再添新军
数字技术赋能文旅行业正释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推动服务升级、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引擎。近日,2024年江苏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项目名单公布,“数字驱动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与应用”和“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行业监管能力提升”两个数字文旅项目入选。
数字化管理
打造无边界图书馆
走进南京图书馆,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自助预约设备等自助服务让读者可以24小时畅享图书,图书盘点机器人可以让书籍借出去再精准“收”回来,“图书检索系统”微信小程序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查询馆藏图书信息……
南京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与应用项目,基于大数据、智能感知等技术实现服务优化、特色资源数字化标准建设。
“智慧典阅”涉及南图198个藏区,数字化加工典藏书刊报近1000万册(件),可智慧精确定位。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共计上传5035部24644册古籍资源,327万页全文影像数据库供读者免费免登录阅览。典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古籍数字资源活化展示、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实现,推动智慧图书馆纸电资源共建共享。
编目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录明确才能帮助读者“按目求书,因书究学”。南京图书馆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陈军介绍,江苏省古籍存藏目录数据库整理收录全省现存古籍经部目录26592条,是南京图书馆承担的江苏文脉研究项目《江苏文库书目编典藏志》的成果转化。该库实现了全省经部古籍目录的通检,可以分别按类别、主题等进行检索。收录的目录信息较为完整齐全,如四十二卷本《康熙字典》收录了461条,十五卷本《说文解字》收录了366条,收藏单位涉及20余家图书馆。
“平台提供了标题、责任者、出版者、出版发行者等多种检索方式,提供如‘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版本类别’‘朝代分布’‘馆藏分布’等分类检阅项目。”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周蓉告诉记者,“书影阅览界面还支持画线、做笔记、添加书签等操作,方便读者使用。”
借阅智能化方面,南京图书馆依托智慧南图知识服务云平台,实现大语言模型与馆藏资源深度整合,为读者提供更加智能化资源服务。引入智能书架,精准追踪热门图书、新书上架情况,实现全自动盘点与定位。同时,应用图书盘点机器人自主巡检馆内书籍的存放位置,提升图书盘点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
汇聚行业数据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近年来,随着文旅热持续攀升,各大旅游景区客流量激增,如何及时发现客流堵点和安全隐患,并快速处理?
由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实施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行业监管能力提升项目,以“智慧服务、智慧监管、智慧分析”为发展定位,通过深入建设和迭代升级,进一步解决文旅数据分析决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监管等核心问题,让人机交互更智慧、监管调度更智慧、数据分析更智慧,逐步实现江苏全省文旅工作“智慧化”、文旅资源“数字化”、公众服务“一键通”、行业监管“全覆盖”。
一方面,构建全省AI闭环,多维度监管的管理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从监控画面上自动抓取景区人流拥挤和不可移动文物监控的人员入侵、大型器械入侵等截图,自动发出提示信息,并提示处置反馈,形成管理闭环。通过AI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发现问题,结合大模型图像识别技术,对AI自动识别技术进行调优,不断提升告警准确率。通过人工智能引擎自动轮巡自动发现问题并及时触发告警,打通告警信息和文旅厅办公系统,发送告警信息至全省文旅条线各级处理,形成管理闭环。
另一方面,推动影像多源数据融合监测的技术创新。首次创新探索基于5G网联无人机技术的景区安防智慧中台,通过对不同时期无人机拍摄的正射影像和视频监控影像,进行实时人流量监测、景区内人群分布热力和流向分析、停车场饱和度判断,快速发现堵点,及时调度疏导。实现全省旅游景区超视距智慧安防,为全省文旅行业尤其是节假日期间的综合监管以及实时指挥调度,发挥巨大作用。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江苏将深入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和数字科技赋能有效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前沿技术转化应用,推出一批VR大空间、AI数字人等数字化创新示范项目,推动数字文旅业态加速涌现、数字文旅企业蓬勃成长、数字文旅消费跃迁升级、数字文旅品牌效应持续释放,更大力度塑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