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办公化”到“生态美学化”——
公园式婚姻登记点为幸福加分
□ 白睿田
10月23日,民政部举行“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朱玉军介绍,民政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公园等有标志性意义场所,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美的环境。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公园式婚姻登记点270多处。
扬州市马可波罗花世界乐园 视觉中国供图
传统印象中,婚姻登记处往往在政府机关大楼里,布局是标准化的,登记程序简单:首先,工作人员对新人材料进行比对审核;其次,新人填写相关材料;再次,工作人员在系统中录入新人信息并打印结婚证;最后,工作人员盖章,新人领证,缺乏一定的仪式感。当前,不少地方将婚姻登记服务与公园景观、特色婚俗文化有机融合,推动婚姻登记环境从“标准化”走向“特色化”,营造更加浪漫、温馨的氛围,是民政部门便民利民的体现。新人们在公园的浪漫氛围中许下诺言,感受爱情的甜蜜与温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婚姻的神圣和庄重,这里无疑会成为新人爱情见证地和美满家庭启航地。
近年来,各地在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在城市公园、景观绿道、文化地标等特色场景精心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场所,受到新人们热捧。在江苏南京,夫子庙喜福馆登记点喜庆感十足,还创新打造面向秦淮河的室外颁证基地,江宁区红苹果伊甸园精心布置婚姻登记处,为新人们提供更多符合他们喜好的道具和装饰,满载着幸福的“挚爱号”列车见证新人们的甜蜜,引得一众网友直呼“太浪漫了”;在湖北武汉,青山区民政局在江滩公园设置武汉首家长江边的结婚登记点,青山江滩婚姻登记点与江滩公园生态美景融合,被广大网友冠以“最美结婚登记点”……由此可见,这些变化是婚俗改革不断推进的缩影,符合年轻人对于个性化、独特体验的追求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助力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
应清醒认识到,公园式婚姻登记点不仅是一纸婚书的颁证点,更是新人们爱情故事的美好起点,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如进一步完善婚姻登记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跨省通办”等政策及时落地,同时加强对婚姻登记机关的常态长效监督;增设线上预约系统、优化登记流程、提供专业的婚姻咨询等,使新人们感受到温馨与关怀;强化传统文化元素挖掘和现代美学设计,既满足新人们的仪式感需求,也利于他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毕竟,我们生活在充满爱与希望的时代里,婚俗改革永远在路上,让公园式婚姻登记点早日蔚然成风,文明健康婚俗风尚在祖国大地上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