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一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周和平
作者著有《宋文治传》《大道留真·宋玉麟》
2000年4月,我第一次来到“宋文治艺术馆”,参加宋文治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此后又多次到访,包括宋文治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在宋文治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举办这次活动,捐赠了宋文治先生的文献资料和宋玉麟先生的作品,集中展示了“宋氏一门”的艺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谈三点感受。
首先,宋氏艺术承载了江南文化的精髓。
宋氏艺术产生于太仓,是太仓丰厚的文化底蕴、丰饶的人文资源加上艺术家个人的天赋异禀、不懈奋斗的共同结果。太仓处于江南文化的核心区,又同上海毗邻相近,得风气之先,更重要的是这里文脉长续未断,文化鼎盛兴旺,尤其是元明清以后,出现了许多书画杰出人才,产生了“娄东画派”,彪炳史册。
宋文治先生出生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对传统文化激烈批判,对国画艺术态度偏激,尤其是康有为提出“要革王画(四王)的命”。但太仓民间在风暴中保持了一份执着和清醒,“四王”依然得到尊重。据太仓人朱屺瞻先生介绍,宋文治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张石园,就是对“四王”有精深研究的著名画家。
这种延续的文脉,虽然经历了不断的演化与裂变,但仍然表现出了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表现出了江南文化的魅力。太仓把江南文化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观宋氏一门的艺术,也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宋文治先生作品中江南的秀润,宋玉麟细笔山水透露出的雅致,宋玉明在自如挥洒中展示的放达的魅力,让观者既可以看到传统,也可以看到新境。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不是简单的承袭,而是在传统这棵大树下,各自开辟出自己的天地,而这片天地,就是生生不息的、精致而大气、讲究又放达、妩媚且倔强的江南文化。他们的作品里,蕴含着江南文化特有的韵味和品质,承载了江南文化的精髓,这一切都源自他们的家乡——太仓。
第二,宋氏艺术是对“笔墨当随时代”的生动诠释。
宋文治先生和宋玉麟、宋玉明先生的作品反映出他们是如何推陈出新,让传统笔墨焕发出时代光辉,回馈了时代,无愧于时代。
在“新金陵画派”发展过程中,傅抱石的“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观点,成为对石涛论画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的发扬光大。宋文治先生是“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正是在积极探索用新国画反映现实生活中,他成为了时代的佼佼者。在同样的大自然面前,同样的主题面前,宋文治先生以独有的眼界、胸襟,包括他的素养、技法,以不凡的艺术才华脱颖而出,创造出了“宋家山水”,被称为“宋太湖”,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此次在艺术馆里再次看到了他的《山川巨变》《江南春朝》和小泼彩作品,依然让人震撼。
如果说宋文治先生是从传统中走出来,那么,宋玉麟先生则是折返而回,以古为新,开辟了新的境界。在他父亲的时代,是不要背上传统的包袱,而“八五新潮”以后,传统又被忽略,甚至被丢弃,这时,宋玉麟发出了“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的声音,这一观点,时至今日仍然很有影响。另一方面,他的细笔山水渐成,表达了他对传统的敬意。他的作品笔势宏伟,气象高华,洋溢着古雅秀润的文化气息和古典之美,陆俨少先生给予了肯定,程十发先生称之为“南唐遗风,董巨骨髓”“有家学而古茂胜之”。
这次玉麟兄将他在大学期间包括等待分配期间创作的油画和水粉画全部捐赠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看到这批作品,确实精美,有苏联现实主义油画的痕迹,还明显受到了西方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的影响。和他父亲宋文治先生一样,西画创作对他以后的国画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不管是写生还是结构、色彩等等。
玉明兄走了一条不完全跟父兄相同的道路。玉明1988年就到了深圳,宋老为了他的调动是很用心的,给他开辟了新的艺术道路。玉明一直在古与今、中与西中探索,他把父亲的小泼彩发展成了大泼彩,他的城市山水、都市水墨、异国风情,不管是架构、色彩、意境,都是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是对笔墨和时代的新解读,有着更鲜明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钱学森先生对城市山水画很感兴趣,曾经在《人民日报》撰文肯定,里面还专门提到了玉明的作品。
从宋氏一门两代人的艺术实践中,我认为可以得到一些时代与笔墨的启示:要紧随时代,不拘旧法,必须立足于变,而变又基于综合的素养。要紧随时代,又不能被时代裹挟,亦步亦趋,无所作为。要紧随时代,要有时代的风骨,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引领者。
第三,宋氏一门是文化世家赓续传承的例证。
文化世家是文化绵延不绝的象征。江南文化中的文徵明一门,“四王”中的王时敏王原祁家族,包括常熟翁家、无锡钱家等等,都对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
文化世家需要有知识、技艺或者家藏作为传承物,其中不可忽略的是精神上的传承。作为父亲,宋文治在这些方面都是楷模。他从一个弃儿成为我国著名画家的励志精神,对后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宋文治先生一生专注于艺术,献身艺术,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他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是无为而治,但他内心对家庭、对子女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让每个子女各得其所,尤其是学画的两个儿子,颇有成就,他是十分欣慰的。这次父子三人第一次联展,也是对他的纪念和告慰。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宋文治先生连续担任过五届省政协常委、省文史馆副馆长,宋玉麟先生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宋玉明先生担任过深圳市政协委员,而且父子两代人除了艺术上卓有成就,还都分别担任过江苏省和深圳市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兄弟两人还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门三杰,让人钦佩,这也是优良家风结出的硕果。
我在与宋家几十年的交往中,深感宋家的家风令人称道。兄弟姐妹一家人和睦相处,谦恭有礼,玉麟兄有长子风范,晚一辈也是非常努力。刚才与宋琛、宋珮一起交流,他们都很有成就,包括家族企业,包括著述,但都是以平常人、平常心待人处事。宋家的低调务实,不事张扬,也体现在这次捐赠上。他们所继承的良好家风,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将是宋氏一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倡导的传统文化精华部分。
2024年9月10日
(本文为作者在“纪念宋文治诞辰105周年:如山入云——宋文治宋玉麟宋玉明作品特展”开幕式上的发言,由深圳“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