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大电商——
擘画乡村振兴的“双游绘卷”
秋日微寒,而在双游村农民创业园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隔着恒温车间的玻璃橱窗,能看到工人们正有序将蔬菜、肉类等各种食品逐一分拣、核验、消毒、打包。各类运送农产品的厢式货车在园区内往来穿梭,几个小时后,这些印着“双游”品牌标识的新鲜农产品,将出现在南京市各大商超的货架上。
位于南京高淳桠溪国际慢城走廊入口的双游村,下辖8个自然村,有3600余名村民,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70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村、南京市“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然而,早在2015年,全村集体收入仅53万元。无产业、无物业、无实业。这个经济薄弱村如何蜕变为产业强村?近年来,双游村“从无到有”,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依靠蔬果种植及物业经济支撑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电商、净菜配送等新兴业态,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产业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过去,双游村里的农户多以零散的个体户种植养殖等为生,要想摆脱“贫困村”的帽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是关键。双游村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积极探索果蔬大棚种植技术,带动周边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农作物种植。“当时我们为了种好草莓,每天都吃睡在大棚里。冬天要烧炭化雪,因为不熟悉方法,还闹出了一氧化碳中毒到医院吸氧的‘笑话’。”回顾创业伊始的艰辛,双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诸新良笑着说道。
伴随着电商热潮来临,2015年,双游村集体成立了双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在城区和街镇购置了门面房。诸新良告诉记者:“我们与帮扶单位南京新工集团合作,将农产品送进企业食堂。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家企业一口气订购了600份职工福利,我们村干部带着大伙用纸箱子逐个打包好,开着一辆依维柯连夜跑了三趟才运送完。”“双游出品”的优秀品质逐渐赢得客户青睐,为接下来开拓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你开车顺着老庄山十字路口向东行驶,就会发现道路边有缤纷花海、水稻田、体育公园,这些都是我们农创园的美丽标志。”诸新良自豪地告诉记者,“环境一定要美、人气一定要旺、经济一定要强”是双游村最初便拟定的发展思路。2020年,双游村结合村子靠近游子山风景区、闲散土地较多等特点,整合村内1700亩土地,以电商产业为引擎,打造了集农产品种植、生态观光旅游、电商销售平台和农民就业培训等功能的农民创业园。
建成后的双游村农民创业园形成了“产、供、销、教、研”为一体的格局,其中囊括800亩水稻基地、260亩蔬菜大棚种植基地、8000平米恒温玻璃大棚,年产水稻76万斤、双低菜籽油2.5万斤及各类蔬菜50万斤。“依靠农创园,我们先后向南京新工集团、南京新农集团公司、拼多多、美团优选平台供货,同时与区内多家中小学食堂及企事业单位食堂达成配送协议。”双游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邢光平介绍,有了良好的平台载体,本地生鲜蔬菜配送、预制菜加工产销、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也在双游村悄然兴起。
从集体种植到平台打造,从业态升级到科技赋能。双游村立足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合作资源优势,成立了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高淳漆桥工作站和南京农业大学高淳双游乡村振兴工作站。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南粳46水稻”“贝贝南瓜”“奶油草莓”“早园竹”等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我们正联合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希望能让‘双游’品牌登上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诸新良表示。
广纳人才
探索集体经济“致富路”
手机支架、补光灯、背景板,货架上满满当当堆放着大闸蟹、火龙果、咸鸭蛋等农产品礼盒。“别看这个直播间面积不大,每到带货时间都热闹非凡,是我们电商创收的重要基地。”诸新良告诉记者,农创园专门开辟了集电商中心、直播平台和就业创业培训室于一体的创业创新区,为村里培养了大批电商运营人才;并借助“双游农民大讲堂”平台,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破除发展壁垒。“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们一直在积极鼓励在外有识之士、乡贤、大学生等前来大展作为,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金点子。”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村里种植的有机西红柿,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种植环境下长出的西红柿口感更丰富,营养价值也很高……”从田间地头到直播镜头前,双游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恒宏正卖力推销家乡的农产品。作为“90后”的他,曾在美的、苏宁等公司从事电商工作。得知双游村要发展电商产业,马恒宏回乡走了个遍,发现有不少优质特色农产品急需推广。2020年,马恒宏离职回乡创业,成为一名新农人。
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让双游村的农产品走出去。在马恒宏带头下,双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短短半个月内便搭建上线了网上商城小程序,填补了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的空白,为农产品拓宽了新销路。“我们对接了江浙沪地区的淘菜菜和多多买菜采购部,将村内特色农副产品在大平台进行上架,实现订单化生产。”马恒宏介绍,客户白天通过网上下单,晚上10点公司将产品送到平台中心仓,利用平台供应链优势,第二天中午12点前就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里,帮助解决了本地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等问题。
“以后,我们还会开展一系列研学科教类活动,利用好家乡的地理环境优势,把果蔬等农副产品推出去,更好地服务农民,推动家乡产业振兴,实现共同致富。”对于家乡的未来,马恒宏满怀期待。
产业兴,人才广,村民富,乡村美。诸新良告诉记者,由村集体创业带动村民劳动致富,农创园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50余个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此外,双游村还积极探索物业经济、合作经营等新发展模式,购置门面房、投资标准厂房建设等精准置业,每年能带来上百万元的物业收入;与南京医药集团合作入股开设多家百姓药房,“集体资金+国有资本”的联合经营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双游村的村民凭身份证去百姓药房消费,还能享受到八折以上优惠价。”诸新良表示,村集体采用确权分股、村社分账等模式,让广大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家底子”厚了,为民办实事的信心也足了,近年来双游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下辖的8个自然村全部创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水美乡村。“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好双游村农民创业园的核心载体作用,持续完善农业产业化‘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建设,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帮助村民家门口就业、致富增收。”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