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大红纸上书写浓浓春意
75岁楹联爱好者为徐州撰联
2023-11-07 22:0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梓扬  
1
听新闻


75岁楹联爱好者为徐州撰联

大红纸上书写浓浓春意

  “时尚老街,商风交汇市中市;春兴沃土,客梦归来城上城。”黄玉庭为徐州地铁彭城广场站写下这副楹联。“市中市”代表此处是徐州的商圈中心,“城上城”表明徐州是在地下古城上崛起的现代化城市,这样的描写简洁、形象,又便于识记。从“江海诗词”诗友群看到2024“龙腾神州”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征稿启事后,黄玉庭文思泉涌,为根生土长的徐州创作了9副楹联。

  热爱故土,

  楹联创作追古求新

  “我对徐州感情很深,非常热爱这座城市。从小到大至今,我亲眼目睹了徐州城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徐州由于煤矿很多,空气质量差,但这些年来,空气质量大大提高。高楼林立,地铁纵横,美丽的云龙湖风景区、泉山森林公园,清澈的故黄河水穿城而过,这里已经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黄玉庭今年75岁,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退休前曾在徐州市粮食局等单位工作,后调任徐州粮校仼副书记、校长。2012年开始在《中华诗词》发表作品,目前担任《徐州诗词》副主编、《都市晨报》诗词顾问、徐州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徐州老干部大学诗词教师,同时在当地新城区“昆仑社区百姓大学堂”教授诗词课。

  语言清新流畅、含蓄耐品、富有诗意,是黄玉庭对自身创作提出的三大要求。针对此次地铁楹联创作,他还表示,“既要有对历史的回望,还要跟上时代,写出各站点的个性,为火红的春节气氛助兴。”

  本文开头,他创作的彭城广场站联便是如此。徐州建城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彭城广场所在位置,作为徐州城市中心区域一直未变。因多次战乱和洪灾泛滥,历代城址被深深埋在地下,形成了厚达十余米的“城下城、街下街”的叠城奇观,在国内外的城市史上非常罕见。此处又是徐州古今最繁华的商圈中心,历史与现代商风交汇,千年客梦古今融合,既是老街,又具时尚,新时代的春天使得此方沃土宝地更加兴旺,地标性建筑苏宁广场大厦拔地而起,突显此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生机。

  给黄玉庭留下深刻印象的站点,除了彭城广场站,还有很多。承载徐州地铁1号线和2号线换乘职能的徐州火车站,在众多站点中颇为亮眼。黄玉庭为该站撰联:“老站百年情不老,牵挂东西南北;长龙一路梦悠长,贯穿春夏秋冬。”两个“老”字、两个“长”字首尾呼应,意味悠长。“东西南北”与“春夏秋冬”又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延续及对照。这里有对百年老火车站的历史回望,也表达了新建地铁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喜悦心情。

  文以养人,

  春联跃动添彩城市

  江苏区位条件优越,地处长江三角洲,环境秀美,物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谈及江苏,黄玉庭的喜悦溢于言表:“苏州园林、无锡太湖、淮扬美食等都名扬天下,南京是六朝古都,徐州古称‘彭城’,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郑板桥等文化名人都是江苏人。”

  “我总对周围的朋友说,文化是可以养人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保持年轻心态。由于多年诗词文化的滋养,我虽然75岁了,一直状态高涨。”中学时代,黄玉庭就喜爱诗词,过春节时每家都贴春联,虽然感兴趣,但当时受困于不懂联律。后来忙于工作,一直到2008年退休后,才到老年大学学习诗联写作知识。“到各地采风时,看到好的楹联,便用小本子抄录下来,认真琢磨研究,进行创作。”

  创作楹联十余载,黄玉庭在全国诗词曲联大赛中获奖超40次。2020年获“纪念杨根思烈士牺牲七十周年”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中国梦·深圳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复兴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一等奖……谈及创作,他自豪地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自己为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撰写的两副楹联获得悬挂展示;今年春节前夕,为云龙山所作楹联又获得“徐州地标挂春联征集大赛”一等奖。

  作为诗词楹联的长期爱好者,黄玉庭表示,楹联和诗词有着密切的天然联系。成熟的五律、七律诗中,颔联和颈联都要求对仗。联律与诗律一样,有严格的规则要求。楹联源于诗词,离不开诗词基础知识,学写楹联应懂得联律。“然而,作为春联,字数不宜太多。”他说,从历史发展到今天,楹联和诗词的创作都应体现时代精神,语言活泼、富有诗意、寓意耐品,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

  “2023南京地铁挂春联”活动为全国首创,是一次楹联文化、书法艺术、传统习俗与地铁人文的精彩碰撞。活动跨越元旦、春节、元宵节三个重要传统佳节,受众达2亿人次。今年,2024“龙腾神州”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正式启动,匠心打造流动的城市人文风景,诠释文化景象的蓬勃多元,体现文化脉动的跃动不息,短时间内收到来自海内外楹联爱好者的投稿不计其数。

  “大红纸上写好春联,春意浓浓、暖意浓浓,给出行的人带来好心情。”黄玉庭表示,地铁在城市地下形成交通网络,传播的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本次活动可使楹联这一美好的传统文化形式与现代社会生活贴合得更紧密,定会受到广大乘客的欢迎,“我衷心祝愿这项给城市增光添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标签:徐州;楹联;诗词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