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创作成为“时代之眼”
“讴歌时代——冯健亲、时卫平主题性油画创作研讨会”顺利举行
11月6日下午,“讴歌时代——冯健亲、时卫平主题性油画创作研讨会”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举行。作为“讴歌时代——冯健亲、时卫平主题性油画创作研究展”的系列活动,研讨会在展览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主题性创作”在美术创作中的意义。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南艺美术学院院长章文浩,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封加樑,南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商勇、戴丹,江苏省美术馆油雕院院长孙俊,以及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教师、学生代表,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代表近40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商勇主持。“南艺和南师这两座百年老校藏龙卧虎。不同时期诞生的优秀的老艺术家们可以被称为‘时代之眼’,他们的创作史是珍贵的‘艺术宝藏’。”商勇以这样一段开场白,带动场内其他艺术家和教师踊跃展开了探讨。
章文浩在研讨会上表示,本次展览的形式特殊,从两位老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收集的大量创作素材,可窥见作者的创作过程,对观者的启发很大。“冯健亲与时卫平的作品汇聚了精神,包含了时代的印记。我们经常说作品等同于时代,光有好的题材但没有好作品的呈现,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在作品中看见的全是细节,细节对于画家来说尤为重要,其次就是技术能力的支撑了。每一个画家成功的背后,都有巨大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章文浩说。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封加樑用“完整”二字评价本次展览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他表示,这次展览从选材、立意,到资料、小稿等,直观地展示了艺术创作过程。虽然当代美术专业的学习内容与过去有所差异,但每个时代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创作。而最后,那些优秀艺术作品不仅为时代留下印记,也成为不同时期珍贵的艺术财富。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看完这次主题油画展,我内心涌现出亲切感与激动感。主题性创作在当今,有其不可替代的记录、讴歌时代的特征。”孙俊在研讨会上说道。
据了解,当日参会人员中很多来自南艺美术学院,其中一半以上是年轻教师以及艺术研究生代表。作为南艺老院长,冯健亲激动万分。“这是我近年来参加类似研讨会中最高兴的一次,因为今天参会的年轻艺术家很多,我很久没有和年轻人一起交流,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冯健亲说。他回忆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正在展出的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细致解释了他此次展览中想表达的“我要画”的创作理念。他不仅根据自己的创作心得,告诉在场众人体验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还详细地从作品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细节,希望在这短暂的研讨时间内将自己的经验更多地传达给年轻艺术家。
时卫平强调了本次展览的初衷——希望让更多人注重主题创作,同时也以一种具有包容性的艺术态度,告诉大家如何在当下做好美术创作。他认为,现在的艺术有很多选择,在他们那个年代习惯于这样的主题性创作,当代的年轻人也可以从当代艺术中汲取元素,多角度融合发展,画出自己的特色。
主题性美术创作随时代变迁,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属性,多年来,主题性创作也跟随着革命的精神一直持续至今。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冯健亲、时卫平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创作的艺术精品,更以特殊的展陈方式,通过展出创作过程中的素描、手稿、道具、照片等物件,以叙事性的方式展示了两位艺术家较为完整的创作过程,为江苏省美术界主题性创作提供了珍贵的范本。研讨会现场,来自油画、国画、雕塑、插画、版画等不同专业的艺术家、教师和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展览无论是从创作技法还是艺术精神角度来看,都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
此外,参加研讨会的大部分在职艺术教师都是冯健亲、时卫平的学生辈,他们回忆起自己与两位艺术家的接触过程都感慨万千,认为两位艺术家不仅在艺术创作上给自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帮助,更是让自己深刻地学习到他们身上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对他们艺术创作之外更加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和融合能力敬佩有加。
据了解,本次展览开展以来,独特的展陈视角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展学习,后期也将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延续展出。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杨爽 摄影 潘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