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小康”理念融贯古今辉映当代
——言恭达应邀为东南大学作讲座
日前,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兼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人文学者言恭达教授应邀来到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为800余名东大校友及师生作“东南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讲堂”第二期演讲。本次活动同时也是“2023东南大学新生文化季”系列活动之一,由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校团委主办,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以及校团委、发展委员会、图书馆、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活动同时面向全球校友线上直播。
讲座由黄大卫主持。他介绍了言恭达教授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杰出的书法成就以及向东南大学等捐资助学的善举。他提到,今年落成的言恭达教授《东南大学校歌作品》主题墙,作为东大校园新的文化地标,既是东大精神的彰显,又充分体现了言恭达教授对东南大学的深厚情谊。
言恭达作主题为“‘大同·小康’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子游与江南文化”的精彩讲座。言恭达在讲座开始便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提出中国传统的重要伟大思想“天人合一”,阐述中华艺术的文化特质。他引经据典,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吴地文化的历史和“礼义”的政治理想,解读了孔子、子游所主张的“大同”思想、“小康”之治和大顺之境的内核。他又将言子的“大同·小康”理念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对当下时代的人文问题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礼乐教化”的必要性。最后,言恭达再次围绕吴地文化特色“崇文重教,尚德务实”,向大家强调建设人文社会、礼乐社会的重要性,希望东大学子与时俱进,追寻现代人文精神的历史性、社会性的转型。通过言恭达的讲授,现场师生了解到江南文化是一个大地域概念,吴地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是滋润着江南一带吴地人民精神素质的活文化;中华传统哲学强调对“道”的精神追求,“思以其道易天下”,“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讲座结束后,言恭达教授回答了线上线下师生和校友的提问。
据悉,“东南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讲堂”于今年121周年校庆之际启动,旨在为广大校友提供持续性、系统性的学习平台,给校友们带来一场场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学术盛宴。今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等各领域杰出专家学者将陆续为广大校友带来精彩分享。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