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双节期间,走进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仁丰里,古色古香的牌匾、花灯等装饰映入眼帘,让市民游客感受扬州“月”文化的诗情画意和非遗传承的无穷魅力。
“李白”挥毫赠游人、“嫦娥”备酒邀客饮、折桂拜月重温最传统的中秋习俗……9月26日晚,“一砖一瓦护古城·二分明月艺扬州”第二届中秋民俗文化节暨古城保护日活动在仁丰里举行,游人们身着汉服,携亲伴友缓步其间。
吃月饼、喝桂花酒、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为营造沉浸式过节氛围,街区设置了民俗、非遗、游戏互动摊位,游客可以体验手作月饼、中秋联诗、玉兔捣药、投壶等传统民俗亲子互动体验项目。当晚7时,由福万家大片区党群服务联盟承办的癸卯年“风雅颂”中秋古风雅集在精彩的杖头木偶表演中拉开序幕,扬州非遗传承人演绎评话《扬州月亮城》、弹词《扬州月》、扬剧《审土地》赢得阵阵喝彩;轻松欢快的《好一朵茉莉花》、充满深情的《我爱你中国》等,打动不少现场观众。
琴瑟交鸣中,被列为江苏省非遗项目的拜月仪式摆开阵式。焚香、祭酒、诵读拜月祭文、月神祭拜,古老而又庄重的仪式已传承千年。扬州中秋拜月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乡土人才夏梅珍表示,“中秋拜月”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传统文化活动。在现代社会开展中秋拜月活动,不仅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对群众节日生活的丰富,更是对美好未来的祈愿。拜月礼成,仪式主理人将象征和谐团圆的月饼分切开来分送给游客,寓意人间的祈愿将由月神给予圆满。
再往前行,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古代民俗画卷徐徐铺展,再现古代赏月游市盛景。扬州老照片馆馆长慕相中正在店内为游客转印各类古纹样,将老照片做成各式各样的明信片。市民周女士接过纸张,欣喜地表示,在仁丰里感受到特色活动的乐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情,体会到扬州城深深的人情味儿。
据悉,为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汶河街道积极探索“全科+古城保护”新模式,由社区认领志愿服务“三把刀”、民间文艺汇演、扫黄打非知识讲座等主题活动,动员辖区居民广泛参与,共享节日传统民俗。全科社工作为“古城民间守护者”,纷纷化身“手艺人”,手工制作中秋花灯、非遗竹编画等工艺品进行义卖,所得全部用于古城困难家庭救助。
“街道在深化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的同时,突出乡土人才主题,向在外工作的游子发出邀请,联动街区文化文旅空间,非遗民俗展示点等,开展了此次民俗文化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汶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宁说。
“本次中秋民俗文化节是近年来街区举办的第16次民俗文化活动,‘仁丰里民俗文化节’已经成为广陵古城一个崭新的文旅活动品牌,刚刚入选江苏省‘2022-2023年度江苏文旅消费热力榜’的‘文旅消费传播热事件’。”广陵区文旅局副局长温正国说,举办民俗文化活动,为众多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让仁丰里民俗文化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让游客体会到古城不仅有秀丽的风景,更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