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探索|老街“微更新”,共享“可持续”
《新华日报》持续关注扬州仁丰里文化传承
2023-08-17 21:0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1
听新闻

老街“微更新”,共享“可持续”

《新华日报》持续关注扬州仁丰里文化传承

  扬州仁丰里是全国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唐宋“里坊制”格局街巷,街巷体系形状宛如鱼骨,这里蕴藏着旌忠寺、文选楼、阮元家庙等历史文化遗存,留下过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是彰显扬州千年底蕴的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给予同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仁丰里莫大鼓舞,《新华日报》也一直记录着这条老街“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保护发展之路,谱写出一段段底蕴深厚、回味无穷的街区故事。

1983年5月15日《新华日报》

  谈古论今说文化

  满腔诗意荡古街

  谈古论今说文化,仁丰里是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中如假包换的头牌。这里聚集着许多书香门第、达官贵人,他们履行“里仁为美”的道德观,成就仁丰里的文脉传承。当地住户向记者介绍,孔子《论语·里仁篇》有言:“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大意是与有仁德的人居住在一起是件快乐的事,这便是仁丰里巷名的由来。

  天台僧智顗大师来扬弘法建寺,清代江西布政使陈仲云家族“一门三进士,父子二传胪”,“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元在此讲学……“北海如象”“得意忘形”“功德圆满”等典故都和仁丰里有关。

  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旌忠寺编纂《文选》,《昭明文选》算得上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是当时中国纯文学的巅峰。从它问世至今,历代都有文人为“文选学”皓首穷经、殚精竭虑。“文选学”研究盛况延续至今,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上世纪90年代还在扬州开过一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岳飞在旌忠寺疗伤的民间传说至今流传,扬州人为纪念岳飞将此地改名旌忠寺。

  1983年5月15日《新华日报》4版《漫话朱自清故居》写道,名扬中外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故居在今扬州安乐巷27号,不久前,朱自清次子朱闰生到扬州时加以证实。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朱家在扬州住过很多地方,朱自清生活最久的是琼花观街芍药巷口的一处住宅。朱家搬出琼花观街的住宅后,曾在东关街仁丰里内租赁张姓的一处住宅(此宅现已毁去一半),最后又另赁安乐巷27号陈姓的住房。

  资料记载了老宅的名人轶事。1923年,朱家搬到当时在东关街路北的仁丰里。此时,朱自清在温州教书,放暑假回来,他就在楼下东首房间读书、写作。为节省开支,朱家将楼下一层租给庄姓人家,即世界乒乓球名将庄则栋的祖父。1928年,朱自清三弟朱自华接到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忙奔上二楼父亲卧室,送给父亲朱鸿钧先睹为快。1929年,朱自清夫人武钟谦在这里病逝,三年后,朱自清写下一篇《给亡妇》,殷殷真情打动人心。

2003年2月26日《新华日报》

  古城保护新路径

  小巷变身“会客厅”

  2003年2月26日《新华日报》A3版《扬州老城区保护有“纲”可依》介绍,扬州出台“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界定四个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别是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南河下。保护区内建筑原则上实行就地保护或翻建,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3.6米以内,绝对高度控制在6.5米以内。为兼顾历史文脉的完整性,在保护区周边补充了相应的严格控制区,建筑高度不超过10米。此外,将交通规划和古城保护有机结合。老城区街坊主干道宽度为6-8米,次干道为4-6米。在保护区内,街巷维护现有宽度和走向;但涉及文保单位和有价值传统建筑时,道路则要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让步”。

  2007年6月3日《新华日报》A1版《文化江苏:好一出连本精彩大戏》写道,江苏各地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3月1日起正式施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扬州市坚持走“保护老城区、发展新市区”之路,对东关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河下至广陵路盐商住宅及楠木建筑群保护区、仁丰里里坊保护区、教场民俗保护区以及118处实行重点保护,使老城区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的整体布局和独特风貌得以延续。

  2013年,“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改造”被纳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国家550万元的专项资金加上扬州市1295万元的配套资金带来保护利用的新机遇。十年来,汶河街道党工委探索了一条“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新路径,仁丰里保留唐代里坊形制和居民空间肌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引6000万元的社会资本,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撬动街区业态新布局。

  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钟蕾告诉记者,2020年4月,仁丰里启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砖雕门楼拂去尘埃,重现往日风采。通过“微更新”修旧如旧的古建筑还有许多,清末士大夫的三进宅邸,从破旧不堪到古风典雅的花艺民宿,从荒废闲置的老宅到非遗根雕工作室……2016年,仁丰里被江苏省文物局列为第一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烟花三月,古城扬州大街小巷人流涌动。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我家大门常打开’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条千年老街上的居民纷纷开放自家门前的水池,供来往游客使用。这是扬州探索‘共享+’破解古城更新难点的一个生动案例。”2023年4月21日《新华日报》7版《“共享+”让古城老街变成“共享家”》文中采访钟蕾时说,仁丰里以“共享空间”“共享文化”“共享经济”为推动形式,将古城老街变成居民、创客和游客的“共享家”,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卖的。”仁丰里82-1号是有名的“最美庭院”,房主张呈生继承了这套从祖上传下来的古典园林式宅子。几经改造,如今院中花木繁盛,郁郁葱葱。“我家大门几乎白天都是打开的,游客经过都想进来看看,可以说是仁丰里的一个景点了。”张呈生颇为自豪。在仁丰里,像张呈生这样的老宅子不少,经过改造后,不仅满足基本居住条件,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07年6月3日《新华日报》

  文火慢炖“烟火气”

  激发商业新热点

  十年前破败杂乱的老街,如今成为一条绵延不绝穿越千年历史的文化长廊。木偶工作室、永乐琴坊、扬州老照片馆等文化空间令人流连忘返,随之而来的“小巷经济”也成为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的新风口。

  今年,扬州老照片馆迎来一台上世纪70年代的古董相机,掌柜慕相中看到店里来往的游客,总会乐呵呵地上前讲述老照片的由来,他将老照片从屋内挪到窗前,小小的窗口成为文化共享的空间载体。

  这样的小店从上世纪开始就求新求变求突破。1994年2月1日《新华日报》5版《面对拔地而起的商界“巨人”,扬州城百家小店采取对策求生存》写道,近年来,扬州大酒店、华联商厦、人民商场、环球商场等新型现代化大店相继拔地而起,使扬州城的商业面貌大为改观。在这些商界“巨人”面前,广陵区商业系统上百家小店不甘坐以待毙,纷纷采取对策求生存:

  创办儿童用品、灯具装饰、饮食用品等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商店;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转租卖,七十一家小店重点以联营、转向、个人或合伙承包租赁为主要形式的公有民营试点。引市、仁丰里、大东门烟酒店等八个小店实行“定额上缴、个体经营”后,主动调整经营结构,以主带副,多种经营,营业额不断上升。

1994年2月1日《新华日报》

  现在仁丰里的文化商业空前繁荣,木偶、剪纸、古琴,各类非遗空间人来人往;投壶、制香囊、绘彩蛋,各项传统活动异彩纷呈;瓷画体验、书法研习、古籍装帧,各个趣味研学引人入胜。每逢端午、中秋、元宵等民俗文化节,街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满满“烟火气”点亮夜经济。徜徉古街,处处欢声笑语,文化和商业巧妙融合,是街区独有的文化内涵。

  “我们利用‘收储租’模式,租用、收储居民闲置的房源、招引文艺家及其他民资进入,自带设计方案、文化项目、投入资金,进行自主改造并运营。同时,始终坚持宁缺毋滥、好中选优,大力招引体现文化意蕴、民俗风情高品质的文化项目,让街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钟蕾说。

  现如今700米长的仁丰里主干道,沿途数十个现代与时尚相融,文化与创意叠加的商铺,展示着千年古城“正青春”的风采。汶河街道宣传委员朱涓告诉记者,将继续挖掘仁丰里“中国风、扬州味、年轻态”的“古风新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产品推陈出新的重要源泉;积极展示巷子里的市井文化,持续打造仁丰里民俗文化品牌,让“民俗文化看仁丰里、过传统节日就到仁丰里”成为长红。

  “接下来,我们会围绕仁丰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持续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聚焦建设辛园文化片区、曹李巷宜居品质提升、鑫华印刷厂地块更新等项目,大力招引体现文化意蕴、民俗风情高品质的文旅业态,不仅要让街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还将聚焦建立创作者社区,保护民间老艺人,培育非遗人才、活跃创客,真正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朱涓说。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标签:古城保护;扬州;小巷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