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完缺:吴梅村传》笔塑风骨以古鉴今
走近“大变局中的读书人”
2023-04-18 20:4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1
听新闻


走近“大变局中的读书人”

《人事完缺:吴梅村传》笔塑风骨以古鉴今

  在书香氤氲的空间,共同回顾一段三四百年前令人荡气回肠、无限唏嘘的往事。4月16日下午,由团结出版社主办的“大变局中的读书人——《人事完缺:吴梅村传》新书分享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举行。该书作者、国家一级作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卫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东南大学教授王华宝,围绕该书展开热烈探讨。活动由南京大学青年学者陆远主持。

  《人事完缺:吴梅村传》全书共40余万字,较完整地梳理了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并不漫长却跌宕起伏、足垂千古的一生。自3月份首发以来,该书广受专家、媒体及读者好评。著名作家叶兆言、邱华栋,著名文学评论家丁帆、王彬彬、李建军联袂推荐此书。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读书人,吴梅村于明崇祯四年中进士,清顺治十一年任秘书院侍讲,后任国子监祭酒,开创了独具“史诗”风格的“梅村体”。王振羽觉得,“吴梅村是我们走进明末历史所无法回避和绕过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独特存在,值得为之歌哭、为之悲喜、为之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而搜求爬梳,他是一个无怨无悔的真实的纯粹的读书人,一位真正的诗人!”

  吴梅村与明末清初诸多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帝王将相、权力斗争、战争劫难、民族存亡、个人生死……在天翻地覆、时代鼎革之中,他以诗、词、文、剧记录了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从而成就了自己复杂痛苦也丰富卓异的人生。“在满足于快餐文化的狂潮之下,能不能客观地用开放宏阔的视野、尊重理解的心绪、平实质朴的语言,尽可能接近地走进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了解他们地老天荒的苦闷,烛照他们空前绝后的才情,理解他们患得患失的犹豫,亲近那个时代我们的先人所遭遇的艰难悲苦和心灵煎熬?”王振羽说,他以自己的虔诚和心智,竭尽所能试图走近吴梅村,走进他所处的那个破碎动荡的巨变时代。

  “人物传记的定位,是在正史与野史的融通之中,在宏大叙事与喃喃细语的黏合处。”沈卫威说,王振羽30年来一直坚守非虚构写作,即以史实为骨架,学识为经脉,想象为血肉,为历史人物立传。“如果让我在传记之外给《人事完缺:吴梅村传》一个学理定位,那就是诗史互证,这也是民国文史研究、写作的典范式学风。”

  “文体反思性、跨文体性的非虚构写作原则在《人事完缺:吴梅村传》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践行。”王晖说,作者对于吴梅村这一人物的艺术再现,其用意不仅仅在于还原历史原态、还原人物真相,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以吴伟业为代表的一代有风骨、有情怀、有才华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重现、重构与重审,达到读史明智、以古鉴今的目的。

  “我们了解历史,探讨历史人物,一定要深入下去,知人论世。”王华宝认为,《人事完缺:吴梅村传》是一部“历史感好、文学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高”的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他说,一名作家、书写者或研究者,其叙事立场、价值判断等,对这种独特存在的“历史记忆”的解读与建构,既不是“怀旧”,也不是“表彰”,而是通过像《人事完缺:吴梅村传》这种传记文学的非虚构写作,架起一座穿越时空的文化桥梁,引导人们对当下和未来进行思考。

  人物传记具有永恒的魅力。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赵广宁说,人物传记类图书是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重要板块,“我们关注这些历史人物,其实更多是关注他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我们希望通过出版优秀的图书作品,为时代立传,为燃灯者立传,为呐喊者立传,同时也为思想和文化寻找薪火传人。”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标签:吴梅;人事;读书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