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服务民生 | 13年义务助老,她活出了别样精彩
2022-10-12 21:2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吴雨蒙  
1
听新闻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福润社区天虹志愿微家,1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挂满锦旗和牌匾,“全国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荣誉证书整齐排列在书橱里。13年来,社区居民杨凤珠带领志愿团队,在助老之路上辛勤耕耘,留下诸多鲜明印记。

退休后自主“再就业”

  杨凤珠今年73岁。2004年,杨凤珠从南京玄武区搬到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福润社区,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最初几年,杨凤珠感慨“闷死了”。“我们天虹山庄是小产权房,困难群体多,居民整天忙碌于生活,很少有娱乐和集体活动。”杨凤珠告诉记者,四五年来,她认识了很多同样从城区搬来的姐妹,她们常说“生活很孤单”。

  于是,杨凤珠下决心改变这种生活状态。由于以前在单位一直负责工会工作,杨凤珠善于策划活动并做好组织保障。她与姐妹们商量,一起成立志愿组织,在丰富个人生活的同时,为周边居民办点实事。

  2009年7月10日,杨凤珠等十余人共同成立了包含志愿、合唱、健身三支队伍的社区自组织。福润社区专为她们提供了一个简易活动室——西善桥街道福润社区天虹志愿微家,成为她们开展活动的基地。

  杨凤珠的点子源源不断,两年后,又进一步组建了阅读队。杨凤珠与姐妹们精心谋划,让各类活动开展得丰富有序。

  每周一、周五上午是阅读时间,近50位老人集聚活动室,聆听志愿者读报。杨凤珠说,老人们吃过早饭习惯来活动室落脚,一起聊天,小小活动室成为老人们消闲解闷的“家”。周二、周四是“小区巡查日”,杨凤珠与志愿者们穿上红马甲,穿梭在小区间,撕小广告、拾垃圾、摆好乱停放的车辆……周三、周六是“家政服务日”,是志愿者给小区空巢孤寡老人买菜烧饭的日子。

  数年来,杨凤珠团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志愿队风雨无阻为居民提供照料服务的身影不断走进媒体视野,合唱团频频亮相雨花台区乃至南京市大舞台。从前的小队伍已成长为“天虹山庄志愿者工作站”,不仅获得了街道的认可和支持,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资助。

老年人服务老年人

  天虹山庄居民中,老年人不仅占比较高,且很多处于空巢、孤寡状态。杨凤珠说,这些老人大多没有条件享受机构养老,儿女不在身边的他们,遇到棘手难事时,本能反应就是找她这位“天虹山庄志愿者工作站”站长。

  回想那些火速救急的场景,杨凤珠历历在目。

  “一天夜里我忙到11点钟,刚拿起碗要吃饭,就接到小区一居民电话:‘老杨,小孙不行了,快点来。’”小孙是天虹山庄一位空巢老人,拨打电话的是她的邻居。杨凤珠赶紧放下碗跑到老人家,发现老人中风躺在地上。打完120,杨凤珠陪伴老人一起到医院逐项做检查,辗转于各个部门和窗口,直到凌晨5点老人家属从外地赶到医院。杨凤珠说:“这位老人现在好好的,她一直说是我救了她一命,每次见到我都忍不住掉泪。”

  一天中午,杨凤珠在小区里接到一位空巢老人的电话:“老杨快来,我家高压锅爆炸了。”赶到老人家里时,老人头上正不停冒血水,厨房顶棚一片狼藉,杨凤珠立即拨打120带老人去医院救治,直到下午3点老人女儿赶来,她才离开。

  在那些老人遇险但子女因时间、空间原因不能及时救助的紧张时刻,是杨凤珠的有效补位,让大家安了心。杨凤珠在人们心中渐渐变得不可或缺。

  2019年,南京评选“最美宁姐”时,杨凤珠得票位居南京市第6名。令她没想到的是,投票通道仅开启一个星期,她就获得了24000多票。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

  融入血液里的大爱,总能影响很多人。杨凤珠告诉记者,起初家人并不理解她终日奔波在外服务他人的行为,儿媳对于她这个“不称职”的婆婆也颇有些意见。直到有一次,身为护士的儿媳跟随杨凤珠一起到患糖尿病的孤寡老人家里,手把手教老人注射胰岛素,看到老人满脸的感激之情,儿媳瞬间理解了婆婆的选择。

  小区有位老人,儿女经常不在身旁,杨凤珠主动担负起为老人日常买菜、买药的“职责”。在一个节日里,杨凤珠搀扶老人到活动室吃饺子,老人的女儿恰巧看到了这一幕,深受感动。日后,老人的女儿也加入了杨凤珠的志愿队伍。

  在杨凤珠的带领下,“天虹山庄志愿者工作站”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如今,工作站已有志愿者70多人,其中16人为党员。志愿者们共同将温情融入助老服务的细枝末节。孤寡老人需要到医院做血透,志愿者会去陪同;老人住院没钱请陪护,志愿者会去帮忙打饭、洗衣服;小区居民临时有事无法接小孩,到工作站打声招呼,就会有志愿者帮忙去接;逢年过节,志愿者会包好饺子、粽子为孤寡空巢老人送上门……

  有意接过杨凤珠肩上重任的志愿者不少。最近,杨凤珠正在物色并加快培养接班人。她希望志愿者能前赴后继,推动“天虹山庄志愿者工作站”一直向前,成为老人们孤单无助时最坚强的依靠,把助老、爱老、敬老的风气传下去。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实习生 吴雨蒙)

标签:老人;志愿者;天虹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