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地道战》《小兵张嘎》,来一场老电影里的红色之旅
2021-03-25 15:00: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1963年上映的剧情片《野火春风斗古城》,讲述了抗战时期,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敌人内部进行斗争的故事。电影的背景华北某古城,是以河北保定为原型。无独有偶,《敌后武工队》也以抗战时期的保定清苑县一带为背景。杨沫《青春之歌》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北平,但其第二部的前六章写的是发生在定县(定州)的事。1963年上映的《小兵张嘎》改编自徐光耀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地在白洋淀。1960年上映的电影《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以宋洛曙烈士为原型,宋洛曙是蠡县宋家庄人,当地有高蠡暴动纪念馆和蠡县宋洛曙故居……

近些年,红色旅游人数大幅攀升,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出游达到7亿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的11.16%。近日,记者按着家喻户晓的老电影,在保定来了一场红色之旅。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1966年元旦上映的电影《地道战》,到2012年已经创下了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生动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景象。

冉庄地道战遗址。马振 摄

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今保定清苑县还保留着冉庄地道战遗址。1939年麦收过后,日本侵略者来到冉庄村,村民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顺着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延伸出24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户户相连、村村相通,长达32华里(16公里)。地道里,村民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现在去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有20万平方米,仍保留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且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地道3000米、各种巧妙的地道口32个。2010年9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对外开放,展出大量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和图片,如当年民兵挖地道的工具、作战武器、缴获的日军武器、抗日烈士遗书等。近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每年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

狼牙山,这座英雄的山,连同五位壮士的英名,传遍大江南北。如今,位于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已成旅游胜地,游客来此,除了饱览险峻风光,更仿佛穿越时空,又看到了近80年前的壮烈一幕。

狼牙山夕照。于正万 摄

1958年上映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1941年9月25日,八路军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群众安全转移,击退敌人5次冲锋,最后弹尽粮绝,纵身跳下万丈悬崖。葛振林、宋学义身负重伤,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以身殉国。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认识一个加拿大人,那就是白求恩。1977年正式上映的人物传记电影《白求恩大夫》,根据周而复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贡献出生命的故事。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白求恩最后的时光是在唐县度过的。

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陈玉恩 摄

在唐县黄石口村村北,有一个四合院,是白求恩逝世的地方。1939年10月,日寇发动了“冬季扫荡”,白求恩带领战地医疗队活跃在抗日前线,在给伤员动手术时,不慎刺破手指导致感染,11月12日不治牺牲。位于唐县县城以北两公里的钟鸣山下,有一座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纪念馆内藏品丰富,有珍贵历史图片235幅,实物近百件,详细介绍了白求恩的一生。

标签:白求恩;地道战遗址;狼牙山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