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学子开展“学习急救知识,传递生命力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3-07-03 21:18: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学习急救知识,加强急救技能训练,是应对突发事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推广,培养更多掌握急救能力的志愿者,能带动社会群体积极关注急救事业,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急救意识与能力。6月29日,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急救小分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镇江市急救中心,开展“学习急救知识,传递生命力量”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学习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技能、向在校生推广急救知识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急救知识与能力,带动更多身边人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本领,传递生命力量。

  集中参观学习,掌握急救知识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急救中心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镇江市急救科教体验馆,在现场了解了救护工作的发展历史,学习了如何拨打120、车祸现场的急救方法、雷电场景的逃生方法、火灾烟雾场景的逃生方法、发生踩踏时的自我保护方法、野外自然灾害的救援方法以及日常生活急救方法,等等。活动现场,同学们还体验了人体触电、烟雾逃生、模拟地震、操作灭火器等环节。

  现场实操体验,学习急救技能

  随后,同学们来到急救中心培训室,讲解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心脏复苏的正确救护方式以及如何使用AED除颤仪。在讲解员的规范示范和细致解答下,同学们认真学习,熟记紧急呼救、判断意识、脉搏测量、开放气道、心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操作规范以及AED除颤仪的使用要点。随后,同学们积极实践,逐一上前模拟实践,帮助自己掌握急救本领。

  回校宣传实践,普及急救知识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只有不到1%的人成功获救,而校园是心脏骤停案例高发场景之一,当发生心脏骤停时,1分钟内抢救成功率大于90%,4分钟内抢救成功率降至50%,超出这个时间死亡风险极高。但在实际场景中,急救人员很难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而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存在,让“黄金4分钟”实施急救变为现实。为了守护师生安全,团队成员回到学校后,主动到宿舍楼、体育场、图书馆等地做志愿服务讲解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并为身边的同学科普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实践队员们掌握了急救知识,提升了急救能力,也宣传了急救理念,号召更多的同学关注急救、参与急救,实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宗旨,为建设平安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标签:急救知识;急救;急救技能
责编:张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