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探索|铜山“丁丁腔” 传承有“腔调”
田埂当舞台 农民唱主角
2023-08-06 20: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侯力明 尚庆迎  
1
听新闻


田埂当舞台 农民唱主角

铜山“丁丁腔” 传承有“腔调”

  “那日上山花未放,今日下山花正红……”循着悠扬婉转的唱腔,徐州铜山区利国镇西李村里的游客慢慢聚集到石头部落景区孙倩丁丁腔艺术工作室门前。“我唱的是丁丁腔传统剧目《十八相送》。丁丁腔是我们利国这一带土生土长的戏剧品种,‘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孙倩一席话更增加了大家的兴趣,人们陶醉在传统文化营造的优雅古典意境中。

  “草根”艺术走上全国舞台

  作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山丁丁腔代表性传承人,今年48岁的孙倩入行已有20年时间,对这项传统戏剧的传承发展深有体会。

  孙倩告诉江南时报记者,丁丁腔1680年前后兴起于徐州北部微山湖畔的利国大运河漕运码头一带,之后在徐州地区广泛流传。唱腔缠绵抒情,清新明快,颇具水乡特色。丁丁腔原名叫“太平歌”,原是村民自娱自乐的歌谣,后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由独唱而对唱、合唱,发展为戏剧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因其声“丁丁冬冬”清脆悦耳,便有了“丁丁腔”之名。丁丁腔在交流演出过程中,受梆子、花鼓戏、柳琴、京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影响,兼具北方高亢激越和南方悠扬婉转唱腔特点,成为少有的集南北艺术于一身的戏剧种类,同时增加了唢呐、笙等民间乐器的伴奏,丰富了音乐内涵,是深受利国及周边老百姓热爱的民间“草根”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丁丁腔唱腔难学、难教,又没经过商业化演出过程,很少专业艺人,就像田野间的一株野花,加之乡村文化逐渐多元化,使丁丁腔濒临失传的境地。”孙倩说,正是这个时候,她却爱上了这门艺术。孙倩当初学的是豫剧、柳琴等戏曲,2003年一次镇里的文艺汇演,几个当演出评委的丁丁腔老艺人相中了她,引领她学习丁丁腔,以使这个古老戏剧传承下去。“唱进去”后,孙倩才知晓丁丁腔的魅力,从那以后便醉心于丁丁腔的表演和传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没停止探索的脚步。

  之前,唱丁丁腔只是利国镇一些民间爱好者的业余娱乐形式,没想到2007年丁丁腔被列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引起了利国村、利国镇的高度重视。2009年利国村投资160多万元建起丁丁腔大剧院,并成立了丁丁腔艺术团,孙倩也关停了自家店面,一心一意投身到艺术团中。当年,这支业余艺术团带着自编的节目参加江苏省第四届“戏剧奖·红梅奖”大赛,在与众多专业团队同台竞演的比赛中获得了铜奖,这大大增强了艺术团的信心。

  2017年,是丁丁腔艺术团大放异彩的一年。在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艺术团参赛的《古驿情缘》节目获得优秀剧目、优秀组织等六项大奖,随后应邀参加了央视“一鸣惊人”节目录制,从而把丁丁腔艺术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传统艺术创新传承“开花迎春”

  近年来,孙倩积极探索丁丁腔的创新发展,改变原先的慢节奏,同时注重加入现代音乐元素,使唱腔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她还结合时代特征,创作符合乡村特色的新戏,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21年在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扶持下,排演了小戏《摘下满颗星》,以十星级文明户评比中发生的故事,反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风貌。节目在利国镇当年举办的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后来各村先后邀请去演出,共演了10多场。

  除了一些演出活动,孙倩现在把更多精力花在丁丁腔的传承上。“现在能唱的艺人都七八十岁了,如果不好好培养下一代,这项古老艺术终将后继无人,走向失传。”孙倩说,她2013年开始就有意让丁丁腔走进校园,除了在利国镇的中小学组建丁丁腔兴趣小组,还应邀到徐州工程学院、徐州机电学校等义务宣讲,宣传普及丁丁腔艺术知识。“现在仅利国镇就有四五十名学生可以登台演出丁丁腔了。”孙倩说,孩子们一穿上戏服,唱、念、做、打精气神全来了,他们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最大希望。

  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丁丁腔演出队伍是当前孙倩遇到的最大难题。现在利国镇能够参与演出的团队总共只有23人,其中年轻人只有四五人,能独立完成演出的更是凤毛麟角。“90后”张冠宇是孙倩的重点培养对象。张冠宇在当地钢厂工作,喜欢传统戏剧,孙倩找到他鼓励他学丁丁腔,在孙倩精心指导下,现在张冠宇进步很快,已能独自挑起大梁。“丁丁腔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利国镇的文化根脉,我们年轻人有责任把它很好地传承下去!”张冠宇说。

  “上半辈子丁丁腔滋养了我,下半辈子我来养丁丁腔!”孙倩说,为支持她,镇政府专门调她到镇里工作,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但丁丁腔要长久走下去还得靠市场化,挣不到钱,不能养家糊口,唱起来看不到希望,谁还愿意唱?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学。她在镇石头部落景区内开办艺术工作室进行商演,同时开发文创产品,并通过开设艺术茶社等方式,增加收入,以实现以戏养戏。

  “一步两步莲花瓣,三步四步耦芽尖……十步开花到门前。”在浩渺的微山湖畔,孙倩深情地唱起丁丁腔经典剧目《站花墙》中的唱词。“步步踩着花儿的名”,相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进程中,丁丁腔这门古老的艺术,一定会“十步开花到门前”,迎来发展的春天!

  (江南时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尚庆迎)

  图片由铜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开花;传统艺术;开花迎春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