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日前,江南时报记者从苏州市地方金融管理监督局获悉,昆山市成功获批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成为大陆首家具有两岸特色的金融改革试验区。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自1990年首家台企落户昆山,今年已是昆山台资经济的“而立之年”。30年来,昆山一直担任着两岸交流、合作的试验田,各种惠及台胞的新政策、新举措在这里先行先试。目前,已有超5200个台资项目落户昆山,投资总额超610亿美元,注册资本超320亿美元。
昆山获批全国金改试验区
扩大对台金融业开放
日前,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江苏省昆山市建设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昆山金融改革试验区将以两岸金融创新合作为主线,突出昆山对台合作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扩大对台金融业开放,加强两岸金融人才交流,提升昆山在两岸金融改革创新中的影响力。
按照规划,昆山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两岸金融创新合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主体多元、业态丰富、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建立起与地方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具有两岸特色的重要金融合作区域,在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等领域构建新机制、探索新模式,为全局性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近年来,昆山成为台资台企发展壮大的集聚地、两岸人才就业创业的首选地。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同年9月,同意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国人民银行等22个部委和江苏省参加的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家发改委连续7年牵头召开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赋予试验区110条先行先试政策举措,包括37条金融创新措施。江南时报记者了解到,昆山认真落实部省际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在对台产业合作、金融改革创新、贸易便利化、功能平台建设和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此外,昆山试验区立法正有序推进,《昆山试验区条例(草案)》进入立法审查程序。
昆山金改区的获批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昆山对外开放的优良环境。通过金融改革试验区与昆山试验区的双区联动,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支撑作用,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形成有昆山特色的区域金融环境。
既有真招实策又有真金白银
台企深耕昆山信心更足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在昆山的中小微台企境外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攀升。疫情发生之初,昆山便推出分级挂钩服务机制,昆山市领导挂钩6家龙头台企,各经济部门挂钩24家重点台企,各区镇“215”行动挂钩超300家台企,推动省昆山试验区领导小组为昆山试验区台企量身定制8条支持政策,从金融信贷、资金奖补、员工返厂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
5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包括持续帮扶台资企业复工复产、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台资项目、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主动做好台资企业服务工作等11条有针对性、含金量高的具体措施。
6月11日,总投资10.08亿元的富士康5G毫米波连接器项目在昆山市举行的“招商再发力决胜‘双过半’”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成功签约,成为“11条”在我省落地的首例。
既有真招实策,又有真金白银。3月20日,昆山市财政局会同市金融办、市台办联合印发《“昆台融”资金池实施意见(试行)》,设立5000万元“昆台融”资金池,纳入昆山市综合风险池,通过风险补偿资金池和合作银行风险共担机制,撬动合作银行发放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大倍数不高于10倍的银行贷款。自4月落地以来,“昆台融”已授信台企57户,授信金额2.86亿元。截至8月18日,“昆台融”提款企业共有44户,提款金额1.7亿元。
昆山市财政局副局长王剑明表示,一系列惠台举措的落实,吸引越来越多的台企深耕昆山。台企到昆投资兴业继续保持良好增势,1-7月,昆山市新批台资项目103个,同比增长1.98%;新增投资总额17.61亿美元,同比增长277%;新增注册资本7.33亿美元,同比增长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