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5 日,一笔数目不小的款项从苏州小灵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汇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专项账户,意味着百年老字号“乾生元”正式回归字号与商标合二为一的经营状态。而此前两年多时间里,从破产清算到实现重整,从名存实亡到爆款频出,乾生元生动演绎着一家百年老字号的涅槃重生。
把“江南文化”融进去
这碗“書”州面热到卖断货
端午小长假,苏州平江路上的乾生元旗舰店人头攒动“。乾生元”商标所有权方——苏州小灵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敢峰面露喜色。今年初,乾生元作为开发方,与苏州博物馆、书香酒店集团、新华书店联名推出“一碗‘書’州面”文创礼盒,售价数百元的礼盒上市,10多天就销售一空。老字号玩创意“一战成名”,乾生元线下门店生意一路向上,这个节假日又迎一波小高峰。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徐敢峰一手策划了这一爆款单品。在他看来“,一碗‘書’州面”的成功依托于它的故事性、它所精准还原的江南美好生活。在“一碗‘書’州面”文创礼盒中,有两份苏州奥灶面,是乾生元与“苏帮菜宗师”潘晓敏掌勺的胥城奥灶面携手开发的速食苏式面,浓缩原汤、半干湿面,浇头是奥灶面中最经典的焖肉与“爆鱼(熏鱼)”。
一碗讲究的面,连面碗也要精细打磨。“一碗‘書’州面”在礼盒中配上两盏复刻苏州博物馆馆藏——清雍正青花矾红寿山福海纹碗的“寿山福海纹碗”,此碗经过重新造型绘制而成,既讨得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延绵、吉祥如意的寓意,也让原本束之高阁的珍宝器皿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止于此,礼盒里还放有一本陆文夫著作的描写苏州古城生活的小说《美食家》,让食客从字里行间感受苏州人对吃的精细追求。
“从前,苏州人早上匆匆出门,就为了吃一碗苏式头汤面。有了这碗‘書’州面,无论在哪里,早上起来,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用寿山福海纹碗,盛起一碗头汤面,想起陆文夫《美食家》里对苏式精细生活的描绘——‘文化苏面’把江南文化融汇到一碗面里。”虽然这碗“面”早早卖断了货,但直到近日依然有人来电想买。徐敢峰注意到,这些客人多数是在异国他乡的苏州人,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做影视的老总,称自己没想到能在外吃上地道苏式面,一下连吃了3碗。
基于市场的热烈反响,乾生元又于今年3月加做了一批文创礼盒,恰好复刻碗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新一批“一碗‘書’州面”预计很快就将上市。
7个月研发一包汤底
产品创新打破“文创不赚钱”魔咒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文创行业内,打造一款爆款单品难,靠爆款单品赚钱难上加难“,一碗‘書’州面”也不例外。且不说复刻寿山福海纹碗的精力与消耗,仅一包苏式面汤底,就研发了整整7个月。但也是这一包汤底,让乾生元把“文创不赚钱”魔咒打破了。
汤底是苏式面的灵魂,也是开发“一碗‘書’州面”面临的最大考验。苏州的奥灶面,熬制其汤底需将各种食材用文火吊8小时左右,面店师傅每天凌晨就要到店准备。那么,如此一碗现做现吃的功夫面汤,能否在浓缩后依然保持最佳口感?能否不加添加剂还有一定保质期?能否实现标准化的生产?
当这些具体问题摆在小灵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洪面前时,他心里原来很有底气“。我们公司正好在吴江有一家做速食火锅汤料的工厂,我觉得原理是相通的,于是请来潘晓敏师傅,在实验室里熬制汤底。没想到一样的底料,现吃非常香,浓缩后却异常苦。”杨洪明白过来,遇到坎了。
老字号创新,要数底层产品创新最难“。见效最快的是外包装创新,但也最容易被模仿。底层产品创新,观念、技术、产业链、投入缺一不可,很多时候付出了巨大代价,成果却看不见摸不着。”杨洪是苏州人,对苏式美食有情怀,让他遗憾的是,苏式美食名声在外,却很难做大做强,究其原因是它的即食性,面条、糕点等都适合当天食用。眼前这碗汤底一旦做成,苏式面就能从苏州面馆走上寻常人家餐桌,甚至闯出国门。
杨洪带着研发小组,泡在工厂实验室里。胥城奥灶面的汤底由鸡骨、猪腿骨、螺蛳、草鱼等搭配十四种中药材熬煮而成。被浓缩后,有的料味道会减弱,有的料味道会放大,口感大相径庭。研发人员一味料一味料地调,杨洪一碗面一碗面地尝,直到浓缩与现熬的汤底尝不出差别。乾生元迅速借助吴江工厂完备的产业链开始量产。“我现在这体重,就是那时吃面吃出的‘工伤’。”杨洪开自己玩笑道。
让杨洪感到一切值得的是,这份汤底已成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极。去年9月,由于复刻碗需要周期,乾生元先上市了一批预包装的速食苏式面,到今年1月文创礼盒上市,共实现了15万盒的销售量。按一家经营较好的面馆每天300碗面的销量,相当于乾生元有 3 家面馆饱负荷运转。此外“,一碗‘書’州面”走红后,又有面馆、五星级酒店等与其达成合作,目前固定采购其汤底的单位已有10多家。
“小灵猫”收拾旧河山
“濒危”老字号重返大市场
作为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苏州孕育了大批具有城市特色的老字号品牌。有上百年历史的观前街上至今集聚着采芝斋、黄天源、松鹤楼等数十家老字号,被评为我省首批老字号集聚区。多年来,观前街所属的平江街道积极推动辖区老字号传承与创新,该街道综合处副主任周立平介绍,观前街老字号的经营状况可谓喜中带忧,70%可实现盈利,30%生存困难。乾生元则差点成为消失的一员。
乾生元始建于1781年,是经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乾生元的“枣泥麻饼制作技艺”被列为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956年,乾生元与春乾元、康乐、采芝村等木渎街字号合并为“乾生元糕饼工场”并开始公私合营,后更名为乾生元食品厂,经营状况一直不错。然而几年前,乾生元公司股东借助资金杠杆对外投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牵连乾生元公司,到2018年已完全停止生产经营。
当时,苏州小灵猫公司对外投资了多家食品企业,经过多方、多次洽谈,乾生元公司将名下食品类核心商标转让给苏州小灵猫。“苏州不少老字号企业,经营场所是自有的,经营成本低,家底殷实,在市场上又占有一定份额,他们也在传承与创新,不过很难做到‘背水一战’。乾生元创新传承的案例非常特殊。它被企业接盘时,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生产线停滞了,门店也关闭了。可以说,破产清算、从零开始的现实困境,倒逼着‘乾生元’投身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逼着它守正创新、突破自我。”周立平认为,老字号一旦全力在新市场拼杀,其品牌优势就会立刻展现出来了,可以说是“赢在起跑线”。
“一碗‘書’州面”大卖后,乾生元没有停下脚步。先后与苏州博物馆联名开发“一团和气”年货礼盒、“高中三元”端午节礼盒,与书香酒店集团联合开发“牛年贺岁”坚果礼盒,与寒山寺联合开发的“寒山·合龢粥”、素月饼。不久后,其与南京博物院联合开发的“十二花神杯”也将首发亮相并上市。
乾生元近段时间在市场上的活跃表现,引起了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的关注。彼时,该院正对苏州乾生元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不久后,乾生元公司破产管理人找到苏州小灵猫公司,向其介绍了公司破产清算的情况,并告之其“中华老字号”称号与商标如配合使用将相得益彰,发挥最大市场价值。经过多轮沟通后,小灵猫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参与了这次重整,最终将不可再生的老字号企业从破产清算命运中挽救出来“,中华老字号”乾生元再度回归老字号与商标合一状态,进入又一崭新发展阶段。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陈雨薇
刊发于《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第1期 (202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