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建工作新机制 扬中会龙村“1335”构建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0-10-26 17:42:00  作者:欧阳习珍 王晓雪 唐杏明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扬中市油坊镇会龙村以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因地制宜创建“1335”工作新机制,构建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6万元,获得省文明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和谐社会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确立“一个目标”实现民主法治新境界。会龙村主要以“三到位”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计划布局到位。会龙村早在制订十三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就明确了把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作为具体目标,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创建实施方案。基本保障到位。会龙村专门成立了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选聘专人专门开展创建工作,明确创建工作职责,落实资金保障。宣传发动到位。会龙村利用召开动员会、观摩会、工作例会等机会,逢会必教;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公开信、警用宣传车等方式,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

打造“三类阵地”建立法治文化新高地。一是面向党员干部,建成全国首个党内法规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40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2018年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前往参观学习者逾万人次。二是面向广大村民,建设多彩的“法治大道”。全长1.9公里的大道全面宣传民法典,是法治大道,也是生态大道、德行大道。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得到自然融合。三是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建立新市民法治教育基地。会龙村推行 “五集中”服务模式,开展村企合作,打造新市民法治教育基地。探索“三地一体”管理教育新模式。

构建“三大体系”开辟乡村治理新路径。聚合村民自治与精英贤治体系。成立乡村振兴法治促进会,开展法治经济、法治乡村建设的调研、规划和推行。成立“乡贤会”,广泛吸纳本村“好人”、社会“贤达”,开展“好人巡讲”“贤达评事”等活动。融合教育与法治体系。推出乡土乡情教育“微课堂”,建构知法用法“微学堂”,开设德法共融“微讲堂”,利用“三微堂”抓好法治教育。汇合良法善治和公序良俗同行体系。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司法行政工作室”等职能,让法治指导员、法律顾问职责融合;实施“细胞工程”,向全村村民征集家风家训,其中1300条挂牌到每家每户;用榜样感召,立德树人。

推行“五项行动”开辟法治乡村建设新时代。组织建构行动,活力四方。建立以村两委为主体,以群团组织为依托,以社会组织为支撑,以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组织形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民主自治行动,有章可循。修订10条村规民约,编写成三句半进行公演;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形成制度;群众“议事、评事、主事”都下沉到14个议事组讨论、协商,提出建议。德法共享行动,“不学以能”。会龙村每年都开展德法共享“十二个一”主题系列活动,多层次深耕厚植德法文明。平安保障行动,网络全村事。建立会龙村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及时对村内各类信息的采集、流转和处理,同时形成了“四防并举”的治安保障体系。生态文明行动,保护环境。坚持“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的做法,抓环境污染源头治理,抓环境整治,抓垃圾分类管理。

欧阳习珍 王晓雪 唐杏明

标签: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乡村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