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映高原 绵绵江子情
2023-05-11 15:3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华勇  
1
听新闻

东方既白,晨曦微露,连绵起伏的陕北高原从睡梦中缓缓醒来。此时的陕西子洲校园已回荡着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口哨声,升旗仪式就要开始了。15名来自江都的支教老师们,早早来到操场等候,高原的冷风染红了他们的双颊,巍峨的群山映衬着他们挺拔的身姿,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下,他们又将迎来支教生活新的一周。

塞上高原的召唤之声

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是重逢,好去印证初识的价值。黄同海、王庆松两位校长和陆美玲老师已是再上高原。前期的支教经历,让他们耳边时常响起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老师,我想你了”“您什么时候来看我们啊”,听到电话里那稚嫩的声音,看到信笺上那熟悉的笔迹,他们的眼眶湿润了,想到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期盼着,他们又背起了行囊,再度重温江子师生的友情。

作为首批选派的高中支教老师,张元兵、李军、李瑞阳三位老师来到子洲中学,开启了高中阶段支教工作的首次尝试。上示范课、师徒结对、参加教研活动、参与学校管理,每一次的公开教学,每一次的课后辅导,每一次的集体教研,每一次的行政例会,他们与子洲中学的老师们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在东西理念的交流融合中,在南北思维的讨论碰撞中,产生了新的智慧火花。子洲中学的同行们感到,江都老师的勤奋敬业,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引发了“裂变效应”,让子洲教育“一池春水”激起了阵阵涟漪。

粗犷激昂的民歌、活泼矫健的秧歌,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又魂牵梦绕。王丽、顾桂芬、朱红梅三位老师就是带着这份对于陕北风情的向往,带着体艺老师特有的活力来到了子洲。很快,她们开设的“小小主持人”“我学口风琴”“特色鼓号队”“团体五步拳”等艺体社团,让清脆的普通话、悠扬的风琴声、震撼的鼓号声、响亮的操练声在小学校园的上空此起彼伏,一颗颗炽热的艺体种子已然在塞上高原生根发芽。

勇挑重担的育梦之声

毕业班,一个承载着学生美好梦想的地方,它永远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家长的心。何正龙校长和孙新老师一到子洲就挑起“毕业班”的教学重任。于是,集思广益、考点研究是他们的教学必备,悉心钻研、耐心辅导是他们的课后必修,加班加点、起早贪黑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他们用认真钻研的态度赢得同仁的肯定,他们用耐心细致的辅导换来学生的进步。他们洒进那一片黄土地的每一滴汗珠,都会将怀揣梦想的一棵棵幼苗浇灌成参天大树。

幼儿园是稚嫩的生命尽情生长的摇篮,李志凤、龚宇晨、龚桃旭、赵安四位幼教老师同样怀揣着育梦之心走进了这片黄土地。充满爱心的李妈妈、童心不减的三位大哥哥,他们发挥自身的特长,将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和游戏。因龄施教的美工设计、篮球主题的体育活动、融合腰鼓的音乐游戏,将孩子们纯真欢乐的笑声定格在每一节课堂,不断点染着孩子们的艺术天性和生命活力。

情暖一家的友谊之声

若干年后,也许已经模糊支教生活的种种艰辛,但印刻铭记的是大家相约相聚的那份温暖感动。因为大家曾经在一起,听粗犷高亢的信天游,看热腾如火的大秧歌;一起重温峥嵘岁月,聆听红色故事;一起登高爬山,相闻远山的呼唤,一起相聚庆生,欢唱生日的祝福。因为那乐呵呵的笑声、香喷喷的饺子、暖融融的烛光都曾温暖过、滚烫过每一颗身处异乡的心。

雪花馃馅的香气还在弥漫,黄小米粥的热气还在萦绕,窑洞上的炊烟依然袅袅,大理河的水还是那样悠闲……一切的一切,都已幻化成脑海里经久不去的影像,看不见了,却依然清晰地滑过每个支教人的心底。或许,终有一天要告别,但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黄土地,他们的灵魂已融进了这里的蓝天。华勇

标签:支教;老师;高原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