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12345”工作法 滨海农商银行提升审计质效
2025-02-20 21:5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爱国 樊红民  
1
听新闻

  近年来,滨海农商银行紧紧锚定“聚焦主业主责,促进提质增效,提升管理水平”的总目标,积极推行“12345”工作法,持续提升审计质效,为全行稳健发展筑牢坚实“防火墙”。

  围绕一个主题,精准锚定审计重点

  该行始终紧密围绕“强合规、控风险”这一核心主题,将领导重点关注、员工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重点人员以及关键业务环节,作为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与落脚点。

  该行将违规暴露频繁、数据异常突出以及风险偏好较高的单位和个人列为审计重点对象;着重选取近两年来业务经营相对滞后、不良贷款问题显著、内控管理较为薄弱的网点,开展全面审计;针对个人账户异常、负责基建招标以及物资采购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强制休假审计;对反洗钱、呆账核销、授权授信等重点部门,组织专项审计;对于前期审计后依然屡查屡犯、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强化后续审计工作。

  配强两副抓手,深度挖掘审计价值

  审计工作的价值体现在问题的发现与整改两个关键环节。在发现问题环节,该行重点强化主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控,鼓励审计人员挖掘更多有价值的问题线索。每年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与工资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在审计工作中不负责任、应发现问题而未发现,甚至隐瞒问题不予揭示的审计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违规积分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政纪处分。

  在问题整改环节,该行由董事长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签署处理意见,行长室积极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被整改部门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合规部门负责落实制度条款修订以及组织架构调整优化,风控部门提供专业风险评估建议,督办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严格督查并及时通报。

  夯实三基环节,精细管理审计流程

  谋在审前。在审计项目启动前,深入研究项目特点、复杂程度、风险指标以及薄弱环节等关键要素,全面熟悉相关制度与操作流程,制定初步审计方案,并及时补充完善,精准锁定审计重点。

  干在审中。充分运用先进的审计模型和大数据技术,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关键岗位的风险审查。通过多方联动、多维求证,追根溯源,准确找出问题所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

  成在审后。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将审计结果与整改效果作为对被审计单位及个人年度考核、履职评价、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建立四项机制,全面增进审计质效

  审监联动机制。整合内部优势资源,构建审计与纪检、合规、风险等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有效节约人力成本,全面提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互通机制。通过审计通报、工作简报、审计建议书、联席会办会等多种途径,及时交流审计发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做法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等信息,进一步扩大审计价值的应用范围。

  问题督办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以意见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的形式,移交督查督办中心进行全程跟踪督办,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彻底整改。

  成效考核机制。每年从审计项目数量、工作质量、模型构建等多个维度,对审计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晋级直接挂钩,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赓续五方教育,全力造就审计人才

  该行从“学、查、说、写、抗”五个维度,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学习。具备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融会贯通应用于审计工作的创新能力。

  会检查。精通业务知识,在复杂的项目审计中,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具备扎实的专业实力。

  善沟通。能够准确表述审计事项,切中重点、要点与痛点,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能写作。能够熟练撰写各类审计材料,如审计报告、工作简报、审计专刊等,为审计工作增色添彩。

  抗压力。面对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威迫利诱,能够坚守底线、勇于担当,保持坚定的职业操守。同时,该行注重发挥审计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动新员工成长,致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才队伍。

  (徐爱国 樊红民)

标签:审计;审计工作;整改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