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宜兴市官林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宜兴市人民法院官林法庭充分利用“法官+”工作平台,深化“诉调”对接、加强工作联动,共商共办、高质高效化解疑难复杂社会矛盾纠纷。
一、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履约有保障。人民调解具有免费、高效、便捷等优点,但和法院判决书相比较的缺点是没有强制执行效力。对于分期给付或非给付型调解协议,镇调处中心与官林法庭加强对接,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让履约更有保障。官林镇某村民宗某72岁(配偶已故),儿子身患重大疾病,有拆迁安置房3套,出售2套用于治病,安置房欠款近5万元,无法领证和过户。两户买受人愿意各代还2万元,又怕后续过户没保障,一直僵持不下。镇调处中心受理后与法庭共商共办,首先协同镇相关工作人员指导当事人咨询国土、税务等提前准备资料;然后通过调解明确欠款偿还方案、过户费用承担等问题,签订调解协议书;最后进行司法确认,各方消除顾虑后共同付清欠款,最终顺利办理过户手续,各方均表示满意。
二、人民调解+民事诉讼,结案更快速。诉讼是解决矛盾纠纷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也存在程序复杂、周期较长等缺点。镇调处中心和官林法庭根据案件情况和当事人意愿,就未调解过的民事诉讼案件积极开展调解合作,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2024年初,某太阳能公司与某环保科技公司发生《厂房租赁合同》解约纠纷,双方均委托律师进行诉讼(反诉)。诉讼期间,出租方因考虑程序周期长、租赁房屋一直不腾退将造成双方损失扩大等因素,到官林镇调处中心申请调解。中心及时联系法庭、派出所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最终就消防设施折价、履约保证金折抵超期占有使用费、腾退事宜等焦点问题达成共识,最终签订调解协议书,诉讼案件受理费均减半。
三、人民调解+诉讼执行,维权更便捷。针对人数较多的群体性纠纷,调处中心和法庭充分融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民事诉讼等法治方式助力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某机械公司因经济效益差,自2003年开始拖欠12名工人,至2024年5月工资欠款总计59万余元。官林镇调处服务中心联系市劳动监察部门、市法援律师等,组织企业负责人、工人进行协商,就未正常开工期间的工资、支付期限等焦点问题达成一致。但是工人对于企业支付能力、调解协议效力存疑,且工人来自江苏、河南、云南等各个地方,若企业到期不支付,则继续维权困难。调处中心及时联系对接官林法庭,由工人直接办理法律援助委托手续,按照民初调解程序由官林法庭出调解书,企业到期不履行,由法律援助律师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工人对此工作方案均表示同意和认可,可以放心离职重新找工作,后续若有执行问题则由法援律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