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冬日的贡湖湾湿地公园,高大挺拔的水杉完成从翠绿到橘红的蜕变;锡惠公园的银杏和红枫进入最佳观赏期,彩叶斑斓、层林尽染……越来越多的公园美景正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福利”。近日从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获悉,无锡公园城市建设有了清晰的“进阶路线图”——《无锡市区公园体系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35年,要新增24个综合公园、4个专类公园,80%的综合公园要达到高品质公园标准,通过一系列提质扩容举措,努力将无锡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城绿交融、开放共享”的国际知名山水湖滨公园城市,增进市民群众的绿色生态福祉,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注入强劲新动能。
“《规划》的编制,旨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全域公园体系,为无锡进一步完善公园规划布局提供有力指引。”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公园管理处处长王文姬介绍,前期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无锡市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但公园的布局还存在“南密北疏”的问题,现状公园主要分布在山水资源较好的滨湖区,其他地区公园建设仍与需求有较大差距。为此,《规划》明确,未来要优化无锡各类公园的空间布局,努力构建全域覆盖、类型多样、布局均衡、功能丰富、特色彰显的无锡公园体系,精心营造“山水景·江南韵·公园城”的无锡城市公园总体形象。
今后,无论是面积大于10公顷的综合公园、体现独特个性气质的专类公园,还是转角可遇的社区公园,数量上都将有明显提升。
《规划》显示,到2035年,无锡市规划综合公园84个,其中现状60个,计划新建金城桥公园、大运河文化公园、惠钱路公园、北尖公园、三水汇科技生态园、运河旺庄公园、鸿山公园、新洲路公园、鹅湖公园、洛南公园等24个综合公园,规划总面积约3287公顷。“这些公园主要集中在锡山、惠山、新吴外围街镇地区,建成后能有效改善公园现状分布不合理的局面。”王文姬说。在专类公园方面,无锡市现有动物园、遗址公园、体育公园等类型的专类公园17个,到2035年还将新增奥体公园、梁塘河生态公园两个体育公园,以及1个植物园——无锡太湖植物园,1个遗址公园——大窑路遗址公园。
近日,步入黄巷街道社桥社区新近改造完成的“沈巷·新生活”游园,香樟、金桂、罗汉松等植被错落有致,当地居民或漫步在天蓝色的健身步道上,或在一旁的座椅上休息闲聊,悠然惬意。“让公园融入生活,社区公园是最有力的触角。”规划人士介绍,此次共规划了126个“15分钟生活圈社区公园”,其中现状77个、规划新增49个,在这些面积不小于5公顷的社区公园,将配备休闲、运动、儿童游玩等功能设施,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和儿童群体。同时,无锡市希望通过各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实现“10分钟生活圈社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100%”的终极目标。
王怡荻 姚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