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69位紫砂艺人共同参与创作的“再造经史·瓢非一式”紫砂作品展在宜兴市博物馆正式开幕。
“再造经史”是宜兴百年紫砂商号“祥丰泰”第四代传承人华盛策划的系列紫砂创作活动主题,这种命题式集中创作活动在紫砂史上尚属首次。本次活动由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其创作者跨越上世纪50至90年代,汇集当代各年龄段优秀紫砂艺人,他们围绕紫砂壶经典器型“石瓢”进行创作,以此致敬传统经典艺术与传统文化,再造当代经典。
作品展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马钟,宜兴市副市长张毅,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紫砂研究院院长邱春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马达等行业协会领导,以及宜兴市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顾绍培、毛国强、季益顺、谢强、王潇笠、陈国良、华健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近200人出席开幕式。
张毅指出,紫砂业的高质量发展,应以技艺传承为根本,以产业模式为驱动,以法律法规为保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紫砂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用优质的产品和高超的运作模式提高紫砂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马达从工艺美术角度阐述了“再造经史”的价值,认为这种做法开创了先河,为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妨将这个项目的运作称为“宜兴经验”“卓易模式”。“再造经史”的这个做法,是宜兴紫砂的一小步,也可能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大步。
开幕式上,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里达向“再造经史”作者代表陈国良、华健、马璟辉、于红霞、武超颁发了版权登记证。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作者代表将产品二次开发权授予了紫砂百年老字号“祥丰泰”品牌。
同时,卓易依托区块链技术,搭建由政府背书、技术背书和联盟背书的数字身份认证平台,为“再造经史”作品进行备案、打造“电子身份证”;依靠宜兴市版权登记中心,用科技赋能传统手工艺,为紫砂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负责人、策展人华盛在开幕式上介绍:“‘再造经史’从策划、实施到成果展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优秀的紫砂艺人不仅展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湛技艺,更表现出了当代紫砂艺人捍卫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同一题材的紫砂作品,形态丰富、工艺精良、风格多元,可以说是当代紫砂艺人在用作品为“宜兴紫砂”这张名片增光添彩,既向大家展示了“瓢非一式”的紫砂魅力,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工艺价值、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
作者代表马璟辉也在开幕式上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他认为这次活动让紫砂界的手艺人抛开门户之见,大家都全力以赴投入创作,令他加深了对紫砂文化的理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来到“再造经史·瓢非一式”展厅进行参观。高英姿、王峰、吉春阳、周小东、黄健亮等教授与学者,华健、谢强等大师和部分紫砂艺人,以及艺术品经营机构负责人、紫砂收藏家等,还就“再造经史”引发的紫砂工艺演进、文化内涵更新、产业模式突破、传播方式改变等问题展开了话题宽泛、内容务实的研讨。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