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来,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以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工程,着力推进法治小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基础,司法行政干警们穿上志愿红,不停穿梭于街道巷尾之间,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加码。
文明创建,幸福伴我行
“您好,打扰了。无锡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我们是文明志愿者,这本市民文明宣传册和小礼品给您。”这几天,马山街道迎晖社区的居民朋友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自锡城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滨湖司法行政干警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入户走访,进行了一场“文明来敲门,幸福伴我行”志愿者行动,为无锡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他们身穿志愿者马甲两两结对,冒着酷暑高温挨家挨户敲门走访,向每户居民发放文明宣传手册,宣讲无锡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利用这宝贵的机会主动倾听居民朋友的意见建议,积极倡导无锡文明城市规范。
“城市的文明,归根究底就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滨湖区司法局副局长朱鸿觉这样说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司法行政干警走访20000余户,发放宣传手册、小礼品30000余份。
疫情防控,健康护你行
“你们辛苦了,天热穿大白出汗多,谢谢你们!”“不辛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战胜疫情,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苦点累点也值了。”据河埒司法所所长何建忠介绍,今年疫情反复多变,他们司法所6人全部下沉到各社区核酸点位,每个人都认真扫居民身份证,每次人均做到800一1000人,最长的一次是连续十六天穿“大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完成核酸检测信息预登记1500余人,新冠疫苗注射情况统计1000余人,家庭实际入住人员600余户,接待登记接种居民800余人次,参与街道疫情防控数据核专班处理疫情核查数据300余人次。
“陈红江、徐茂行作为无锡火车站志愿者参与了近1个半月的值班。‘6.28’疫情突发以后,陈红江主动请缨,凌晨2点到荣巷街道办事处报到,随即穿上‘大白’,成为金色江南集景花园98号楼‘楼长’,为该楼栋28户70人提供物资保障、信息登记、发放抗原试剂等服务……”区司法局机关党支部书记魏辉如表示,全局有党员31名,上半年出动志愿者260余人次参与“门铃行动”和“3.30”“6.28”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以“司法蓝”与“志愿红”的担当与作为,守护着群众的健康与安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据了解,滨湖全区7个基层司法所29人已经全员投入到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或许正在值守小区门岗、在登记外来人员、在测量体温、在查看健康码……在每个被需要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法治创建,自豪为他行
“无锡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你有什么感想?”“当然是自豪啦!生活在一个法治和谐的城市中,是谁都会感到自豪个。”蠡园街道司法所利用节假日和下班后的时间上门入户发放法治宣传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倡议书……
在锡城迎来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评估测评阶段,滨湖司法局既做好7个板块内的“横向发动”,又搞好机关系统内的“纵向发动”,形成了氛围营造宣传工作“网络化格局”。据统计,滨湖司法行政干警开展集中宣传活动58场,网格恳谈会80次,发放法治宣传物品5000份、宣传折页5万余份,发送法治宣传公益短信116601条,矩阵媒介推送1111条,首轮覆盖群众31万余人。利用公交车、楼宇门禁、村(社区)、农业园区、公园等142块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和宣传视频,累计播放时长达4822小时;运用法润民生微信群推送宣传文案共计500余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宣传视频文案等600余条,推进法治宣传真正进村入巷留心,让法治悄然成为滨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鲜明的底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邓力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