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4月25日,国家胸痛救治单元授牌仪式在苏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相城区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胸痛救治单元”正式授牌,标志着中心在胸痛救治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方位统筹布局: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
自2024年启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以来,通过“四统一”机制夯实基层能力:
统一标准建设。
制定《社区胸痛救治单元操作手册》,围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要求,规范胸痛诊室、抢救室布局,标配心电图机、快速肌钙蛋白检测仪、急救药品等,增设胸痛留观室,配备专用床位,确保基层首诊快速响应。
统一人才培训。
由上级医院心内科专家团队牵头,开展线上线下培训20余场,实现中心员工及第三方后勤人员全覆盖,共计250余名,重点强化胸痛识别、处置流程及急救处置能力。
统一转诊通道。
规范胸痛患者评估、转运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基层首诊—快速转诊—专科救治”闭环管理,患者信息实时共享、转诊“一键对接”。
统一心电诊断。
依托相城人民医院远程心电平台,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提升诊断效率,助力医疗资源下沉与区域协同。
全流程急救衔接:上下联动跑出“救治加速度”
以胸痛救治为切入点,打通急危重症救治“最后一公里”:
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规范快速诊断、药物使用、快速转运、信息传递等细节;实行“先救治后付费”模式,确保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10分钟及20分钟内出具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为上级医院介入治疗争取黄金时间。
康复管理“最后一公里”。
承担出院患者随访、用药指导及危险因素干预,为术后患者建立“一人一档”,通过家庭医生团队定期跟踪复查,实现从“救治”到“健康管理”的全周期覆盖;做好辖区内慢病人群的管理;定期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和筛查。
下一步,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围绕加快硬件升级、强化人才培养、协同区域发展、提升宣教力度等多点发力,全面提升院内“软硬件”实力,为区域百姓搭建从“治病”到“救命”、从“单打独斗”到“全域联动”、从“被动救治”到“主动预防”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体系,以更高效的救治、更贴心的服务,稳稳托举住百姓的“心”希望。 姚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