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吧!机电青年——苏大机电工程学院用科技赋能农业,让种地有“质”更有“智”
2025-04-11 14:4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于雅淇 高媛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机器人、无人机、雷达小车……学生们竟能用这些“农具”来种地。4月10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5“种地吧!机电青年”主题劳动教育开耕仪式在苏大阳澄湖校区举行。校园一角的荒地成为了机电师生们科技助农的实践基地。

  在田间,由机电工程学院余雷老师课题组研发的雷达自动驾驶小车正满载着农资来回穿梭,这项成果曾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王蓬勃老师团队研发的果园风送喷雾机器人可精准施药,省去人工喷洒的繁琐;空中两架植保无人机盘旋作业,每株植物都悬挂可溯源的二维码;田边戴着草帽的机器人载歌载舞,为师生们加油打气……一幕幕科技助农场景展现了师生们将课堂算法转化为田间解法,将实验图纸化作丰收图景的积极实践,是机电工程学院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

  苏大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为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始终致力于用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用“一根丝”串联起千万农户的致富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机电之“智”赋能农业之“实”,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使命。“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田间,上好‘田埂上的思政课’,在汗水中理解‘科技为民’的真谛。”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说道。

  在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管了这么久的“小家”,没想到今天能在田间当上实践导师。田垄间,孙亚梅以“青穗实践导师”的身份加入了农耕的队伍。身为资深宿管员的她,同时也是一名种地高手。为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做细做实,学院聘请了六位精于农业的后勤人员作为2025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的青穗实践导师,孙亚梅就是其中之一。开垄时,她手把手指导同学们怎么使用锄头、铁锹;播种时,她又教会同学们怎么分辨土地湿度、怎么栽好一棵幼苗。在她的带领下,同学们也摇身一变,成为农业小能手。在她看来,锄头与智能终端同样重要,“劳动教育就是教会孩子们用科技温暖土地,用双手丈量成长。”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机电工程学院2025年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稼青穗科创导师”“青穗实践导师”及“青穗先锋导生”聘任仪式。

  既可以体验锄地播种,又可以操作无人车,这对于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的张逸飞同学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弯腰撒种时,是我第一次摸到田里的土,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泥巴粘在手指上,植保无人机在头顶嗡嗡飞过,原来课堂上的代码,真能让农民少流汗,机器再聪明,也得先听懂土地的话。”张逸飞劳作过后感触良多,我忽然明白老师所说的“只有脚踩泥土,才能读懂中国农业的需求;只有躬身劳作,才能锤炼科技创新的方向。”

  “种地吧!机电青年”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也是机电学子心怀科技报国之志、书写青春奋斗之章的最好宣言。未来,苏大机电工程学院将以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为依托,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打造科技助农示范教育基地,让“科技报国”的伟大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于雅淇 高媛

标签:机电工程;劳动教育;学院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