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莞尔的老来闹
2025-03-13 09:3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缪徐  
1
听新闻

  曾在一份晚报上读过这样的故事。

  两位老人闹别扭,起因竟是家务事。退休前,老太太是一个重点学校的领导,没空忙油盐酱醋茶,老爷子的工作相对清闲,他主动包揽了脏累的家务活儿。退休后,老太太热衷于广场舞和刷微信,家务活儿主要还是由老爷子干。一天,也不知是哪件事触动了老爷子潜伏多年的发火神经:“真不明白自己的角色,是丈夫还是佣人?”老太太听出了抱怨,立马上前回应:“咋的?有怨气了,难道还想罢工不成?”就这样,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上了,原本和谐的关系瞬间闹僵。

  晚上,老爷子余火未熄,抱起被子睡到了小房间。没过多久,老太太也来到小房间,想和老伴和好。谁知老爷子倔得很,老太太刚走到床边,他就起身抱起柜子里的另一条被子睡到了地板上,一脸决裂的神色。老太太没想到老头儿会来这一招,无奈之下,只好站在那里等待时机。

  过了一会儿,倔老爷子发话了:“我到小房间里来,主要是担心呼噜声影响你睡觉。” 老太太既好气又好笑:“算了吧,你那呼噜声已在我耳畔怒吼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现在没有它陪伴,还真睡不踏实。”两位老人,一位用“呼噜声”做台阶,一位用“呼噜声”传温情,尴尬得以化解,风波终于过去。

  前不久去苏北的某县送培,也听当地教师发展中心的李主任说起了她老爸老妈“老来闹”的故事。

  李主任爸妈的祖籍都在这个县。当年,李爸从部队转业到北大荒,李妈是为了谋生,才跟着舅舅去了那个荒芜人烟的地方。退休后,两位老人回到祖籍定居。如今,87岁的老爸,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依然保持军人的坐姿,依然心存“为国所用、听党召唤”的情怀。一次,李主任问他:“爸,当年你要是转业到内地的话,退休金会是现在的两倍,你后悔去了北大荒吗?”老人毫不犹豫地说:“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你想想,大家都想着安逸、想着待遇,当年的北大荒能变成如今的北大仓吗?”

  “没有想到的是,老爸把他的倔劲儿也用到了‘老来闹’上。”李主任接着说。

  大约是去年的上半年,李爸开始抱怨李妈炒的菜不好吃。抱怨多了,李妈也就火了:“整天把你当菩萨一样伺候,你还嫌这嫌那的,要吃合口味的,自己做吧!”于是,老两口闹翻了——李妈只管自己的伙食;李爸则玩起了饮食自助:早餐喝牛奶、吃零食,午餐、晚餐去楼下餐馆解决。李妈吃“独食”、李爸吃“自助”的冷战持续了20多天,经常来看望他们的几个子女竟然一无所知。“因吃饭而冷战”的内幕“曝光”后,李家的几个子女都为父母的倔劲、耐力以及掩饰功夫竖起了大拇指:换着我们,要么早就言和,要么早就露馅了。你看咱爸咱妈,不仅有垦荒人的精神,还有当演员的潜质。

  “最近,我发现老爸和以前不一样了,”李主任带着疑惑的口气说,“他很会赞美我老妈,每次去饭店里点菜,他都会说,‘还是你妈点的菜好吃’。如此恭维老妈,是‘老来闹’变成了‘老来好’,还是老爸失忆的先兆,我真说不清。”

  老年人之间的“老来闹”,大多由蒜皮小事引发,颇有几分童心,这样的童心对老人来说未必是坏事,做晚辈的不必为此纠结。平息“老来闹”的方法,通常是自我调整,无需言说劝和。因为几十年的相伴相随,早已让老人们悟出了一个道理:莫嫌老伴身边吵,世上只有老伴好。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学术委员会主任:缪徐)

标签:老爷子;老太太;老人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