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开启育才新篇章
苏州城市学院师生走进新梅华饮食文化博物馆
2025-03-11 16:2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苏城轩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为认真贯彻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探索馆校协同育人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3月11日,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组织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非遗手作》课程近百名师生,走进苏州新梅华饮食文化博物馆,开展一场沉浸式的文化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以“非遗传承赋能教育,文化创新助力发展”为主线,通过实地探访、专家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为师生搭建起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开启了校馆合作育才的新篇章。

  非遗技艺“活”起来:从课堂到博物馆的沉浸体验

  在博物馆内,师生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深入了解苏州饮食文化的历史脉络与非遗技艺的精髓。从苏式糕点的制作工艺到苏式传统宴席的礼仪文化,从食材选取的匠心到烹饪技法的传承,丰富的展陈内容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舌尖上的江南苏味”所承载的文化厚度。

  数智赋能,在屏幕上播放着非遗传承人演示的苏式船点的捏制技艺,一揉一捏间,栩栩如生的莲藕、金鱼跃然指尖,引得学生们连连赞叹。张宇副教授表示:“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通过馆校合作,学生得以在真实场景中触摸历史,零距离感受‘苏味’饮食文化的魅力,激发创新创作灵感和学习的兴趣。”

  文化赋能“实”起来:产教融合助力地方发展

  活动中,馆校双方聚焦非遗技艺的当代转化与产业应用,通过案例研讨与校企对话,探索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路径。在博物馆专题展区,师生们观摩了苏式船点制作、刺绣纹样设计等非遗技艺的动态展示,非遗传承人结合现代市场需求,解析传统技艺的创新方向。程承副教授表示:“我们准备与博物馆联合开发‘非遗+文旅’‘非遗+IP设计’等特色课程,将苏州饮食文化中的工艺美学、历史故事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案例,助力学生掌握文化赋能产业的实践逻辑。”

  新梅华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苏州烹饪协会会长金洪男在交流中提出:“博物馆与高校的合作,既能活化馆藏资源,又能为行业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师生在现场展示了以“苏味”美食为主体的二十四节气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和苏式糕点纹样为灵感的设计想法,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文创,引发校企代表的积极讨论。这一环节既深化了学生对非遗产业价值的认知,也为后续校馆联合研发、赋能地方文旅经济奠定了基础。

  育才模式“新”起来:协同育人厚植文化自信

  此次活动中,馆校双方还就深化合作达成共识。未来将围绕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展开深度联动,共同打造“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江南饮食文化研学基地”等品牌项目,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学习方式,让自己对非遗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深理解。大家感慨道:“在博物馆里上课,不仅能学到知识,更感受到肩上的责任——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以文化为纽带,书写育才新答卷

  苏州城市学院相关课程与新梅华饮食文化博物馆的携手,是馆校合作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双方正探索出一条“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正如苏州城市学院副校长黄涧秋对本次活动的希望:“教育的根本在于培根铸魂,馆校合作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育人‘硬支撑’,既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力量,也为城市发展培育文化新引擎。”未来,馆校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以文化为纽带,以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书写新时代育才强国的崭新篇章。(苏城轩)

标签:饮食文化;技艺;文化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