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高质量成像助力临床精准诊疗。为提高基层医院胸痛及颅脑病变的诊治水平,日前,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成功举办了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急性胸痛基层医院综合影像诊断及临床诊疗新进展》暨区级继续教育项目《多模态影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学习班。本次培训班特邀苏州市知名影像专家授课,吸引了85名基层医务人员参与。
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沈金华为本次培训班致辞,他表示引起胸痛的病因很多,对急性胸痛患者做出快速准确的病因诊断是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影像诊断对急性胸痛及颅脑病变早期、精准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我院正努力创建基层版胸痛中心,此次培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让大家学有所获,通过多学科协作,减少胸痛患者的延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苏大附一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勇刚以《冠状动脉病变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解读及其不足》为题,详细讲解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斑块负荷评估、修饰符、胸痛的分类诊断、治疗建议及CAD-RADS的不足。
苏大附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毅精彩讲授《神经系统PET/MR临床应用》,深入讲解了PET/MR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肿瘤、神经炎症、癫痫等疾病中的诊断优势,让大家对PET/MR在头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苏大附二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光强讲授的《纵隔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详细介绍了肿瘤的临床诊断要求,纵隔应用解剖、分区,常见纵隔肿瘤组织来源、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鉴别。
相二院急诊科主任姚建华讲解的《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解读》,讲授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认证标准五大要素、流程、数据填报以及我院胸痛中心建设情况。相二院内科主任陆晓莲以《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快速识别》为题,介绍了胸痛常见原因、胸痛问诊要点,重点介绍了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要点及急性胸痛处理原则。相二院放射科主任邓彦民讲授的《CT视角下的肺结核》,结合典型病例详细阐述肺结核活动CT影像特征与鉴别,转归CT征像与残留损害,肺结核CT征像群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提高基层医生阅片的能力。
相二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徐庆东分享课题《脑血管疾病影像学研究及进展》,详细讲解了CT、MR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病变动态检测、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相二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沈龙分享课题《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与鉴别》,讲解了主动脉夹层的分期、分型、并发症等CT影像特征,与壁内血肿、主动脉穿透性溃疡、附壁血栓、动脉炎等病变的鉴别诊断。相二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师赵彩红分享了《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头颅疾病中的应用》,讲解了CT、MR可以给我们提供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脑代谢和功能信息,从影像技术方面给大家带来了头颅疾病影像检查新思路。
本次学习班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打造影像学与临床多学科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授课专家贴近临床实践的诊疗理念,有益于基层医生借鉴并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急性胸痛及颅脑病变的诊疗救治水平,给黄埭及周边区域内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