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5月25日-6月1日,是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了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让居民在科研中摸索兴趣,从5月25日起,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开展“全民智学游”游学项目。
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的幼儿、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的学生、斜塘街道星涛社区的青少年及家长参观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走进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实验室,开启一场增长见识和拓展视野的科学探索之旅。同时,“全民智学游”游学项目还走进星洲湾社区,开展科普小课堂。
参观苏州医学院,感受核科技前沿
5月26日,来自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的幼儿、东延路实验学校的学生、星涛社区的青少年及家长参观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重点了解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启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参观学习与科普宣传相结合的游学实践活动。
当天,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施利娅为大家详细介绍苏州医学院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发展规划等方面,并重点介绍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在柴之芳院士亲笔题词的“与核同行”四个大字前,她为大家讲述了柴之芳院士的求学经历,以及其提倡的“核是造福人类”“核的潜力无限”“要利用好核”等观点,鼓励青少年探索未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享受探索带来的乐趣,指出核科学在医学的应用大有可为,让他们对核科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感受到核医学的独特魅力,为柴之芳院士严谨求学、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所触动,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努力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动力,纷纷立志自觉担负起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使命。
提取水果DNA,畅游DNA趣味世界
“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为目前亚太最大、国内首家专注于基因科学教育及知识分享的机构……”6月1日,在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老师的带领下,东延路实验学校的学生、星涛社区的青少年及家长共30人首先参观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在富含细胞理念的建筑内遨游,学习系列基因科学小知识。随后,在《水果DNA提取》课上,老师以大家喜爱的草莓为例,以“草莓是植物的哪个部分?”为题引入常见水果相关知识,激发大家兴趣。接着,老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相对熟悉的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等情境,通过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通俗易懂地向大家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细胞、基因等深奥的科学名称,并带领大家了解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DNA的奥秘。
在初步了解DNA的基本结构后,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香蕉、草莓等水果碾碎、提取、水浴、过滤……每一步都非常认真仔细。经过积极探索,当大家借助无水乙醇让DNA“显形”,都非常激动,纷纷惊呼:“老师,我看到DNA啦,原来是这样的啊!”“DNA像一小团柳絮一样漂浮在无水乙醇中,真的太神奇了!”
“一直以为我们吃草莓吃的是果实,通过今天的实验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食用的草莓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并不是果实。”大家纷纷表示,这堂水果DNA提取实验课不仅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认识,还激发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探索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生物技术的神奇之处,对生命科学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探秘基因奥秘,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为了激发社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6月1日,斜塘街道“全民智学游”游学项目还走进星洲湾社区,开展“探秘基因奥秘,制作DNA双螺旋模型”主题活动。科普小课堂上,科普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课。
“荧光斑马鱼内部的发光基因来自于萤火虫吗?”“双胞胎为什么长得像?”“可以在人类身上做转基因吗?”课堂上,孩子的积极性被科普老师用提问题的方式调动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科普老师由问题导入,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授课风格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孩子们沉浸在探索科学的快乐中。
“DNA双螺旋结构究竟长什么样子呢?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在孩子们逐渐了解什么是“染色体”“DNA”“基因”这些概念后,科普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制作DNA双螺旋模型,锻炼大家的动手实践能力。孩子们开心地说:“今天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知道了两条DNA分子链上的含氮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G和C配对),每种碱基具有其特有的形状和直径,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
科普小课堂虽然结束了,但是生命科学的神奇与趣味让孩子们的小脑瓜还在飞速转动,也许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去探求生命未知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今后,斜塘街道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全民智学游”游学项目中的系列活动,为青少年搭建多元化的试炼平台,在科学领域为他们开启一扇又一扇窗户,培养一批又一批斜塘好少年。(斜塘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