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创建于2007年,以“澄明·阳光”为校训,以“让孩子放飞自己的梦想”为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唯实、唯新”的校风,“善启、善放”的教风,“自疑、自探”的学风。澄阳小学坚持“五育并举”,树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观念,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
开拓校内基地 创新劳动实践平台
学校开辟空地,建起“阳光小农场”。师生学习挖地、播种、施肥、除草等技能,有的种上四季豆、毛豆、空心菜等时令蔬菜,有的种上格桑花、向日葵等极具观赏性的植物。课余,常有老师带着劳动小分队的学生兴致盎然地来到小农场进行劳作。学生与老师在劳动基地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更好地体验感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更迭和四时有序。
5月,校园枇杷林的枇杷成熟了,学校组织孩子们参加枇杷采摘活动,开展系列课程;9月,校园里的桂花开了,学校组织开展“桂花香,享桂花”劳动活动,孩子们在校园里采摘桂花,在美术课上画一画桂花,在劳动课上用扭扭棒制作桂花,老师还鼓励学生将桂花带回家,在家人的帮助下一起做桂花糕点。
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从识桂、采桂,到画一画桂花,再到巧手制作桂花食物,同学们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创造。
增设校园岗位 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学校少先队设立了“小红帽”监督岗,小小岗位责任大,校园卫生管理、安全监督、德育活动等都要负责。同时班级设立“人人岗”,每一块区域都有分工,培养学生的劳动小主人意识。
小小监督员们尽心尽职地督促全校学生践行日常行为规范,推动了学校文明校风的形成。他们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发挥红领巾小干部作用,树立校园主人翁意识。孩子们认真的身影,成为澄小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启蒙家政意识 锻炼多项劳动技能
家庭是儿童劳动教育最好的启蒙场所,而家庭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校始终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
学校利用家访或家长会的时机,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让他们正确认识劳动价值,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进而教育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学校德育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家务,在参与过程中,增进亲子间的融合,减轻父母的负担,更培养了孩子的家庭责任心,让他们学会珍惜,懂得体谅。
社团活动赋能 正面引导激发兴趣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澄阳小学先后开设了版画、舞蹈、武术、综合实践、阳光小农场等校级社团,以及创意手工、折纸、阳光小能手、乐耕园等班级社团,既有基于体力的生产性劳动,也有基于脑力的探索性创新劳动,还有基于想象力的艺术审美性劳动。每个孩子都能参加一项社团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劳动兴趣,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校外劳动实践 价值塑造阳光成长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周边资源及校外劳动基地,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春节、学雷锋活动日、植树节、劳动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如走进养老中心开展“养老爱老美德行”“弘扬传统文化,争做时代好队员”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在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课余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
融合节气文化 感悟智慧增强自信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节日是教育的契机。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澄阳小学充分利用节日开展劳动教育,在节日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促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善劳动,在劳动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德育处与少先队大队部融合节气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元旦组织校园大扫除迎新年活动,元宵节组织包汤圆活动,五一劳动节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端午节组织包粽子、编五彩绳活动等。
以劳促学、以劳润德,乐享劳动,全面发展,一系列劳动教育举措让澄阳小学的孩子们成长为“心境澄明的阳光少年”。今后,澄阳小学将继续按照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面向人人”的劳动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胡泽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