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9月2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推进大会上,西浦-百度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当天下午,创新联合体战略发布仪式暨长三角数智能碳产学研协同峰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据悉,该创新联合体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西交利物浦大学和百度集团联合共建,贯通校地企、赋能产学研,通过建设国内首个打通人工智能(AI)芯片、深度学习框架、算法模型与应用场景的综合性前沿创新联合体,助推区域打造数字产业创新高地、数字化人才教育高地、前沿AI技术汇聚高地和区域AI服务高地。
据悉,该创新联合体将打造国内首个“AI大模型”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西交利物浦大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打造首个“AI大模型”教育体系。产业学院将从百度引入国内顶级全栈AI技术,将底层技术、工程工具和实际产业应用案例与产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西浦智能工程学院师资队伍优势和现有的硕士专业基础,开发AI+课程,同时联合西浦慧湖药学院、西浦国际商学院、未来教育学院等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产业学院将以西浦智能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研究型)、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研究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型)三个核心硕士专业为基础,在原有专业课程之外增设AI核心课程和AI+课程。AI核心课程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对独立完整的人工智能体系化知识;AI+课程,则结合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交叉领域,推动案例式教学、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这三个专业计划于2024年招收首批硕士生。
同时,该创新联合体将聚焦大模型技术产学研创新,为AI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苏州)创新中心将打造国内首个“大模型产学研创新中心”,聚焦突破大模型应用关键技术,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申请高质量国家及国际专利;面向应用场景,为产业赋能方案提供有力的底层技术支撑。创新中心还将积极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开源开放共享,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有效助力地方政府与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此外,该创新联合体将赋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智能碳、生物医药和智慧城市形成产业生态解决方案。百度智能云数智能碳(苏州)赋能中心围绕国家、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的重点高价值产业方向,聚焦数智能碳、生物医药和智慧城市三大领域成立三个子赋能中心,与合作伙伴共创开发垂直行业专有模型,加速科研到产业应用落地,引领全产业链“强链补链”,实现广泛的、可量化的生态收益。
成立仪式上,由西浦副校长丁忆民发布《西浦-百度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发展战略与规划》。他表示:“搭建专注区域产业生态的创新联合体是前瞻部署,也是先锋探索。西浦-百度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将立足苏州工业园区,逐步贯通苏州全市域,最终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受聘担任联合体荣誉主任;百度智能云智慧工业总经理常城受聘为联合体产业主任;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潘瑜受聘担任生态主任。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协鑫智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等作为首批战略合作伙伴与创新联合体举行了签约仪式。同期举办的长三角数智能碳产学研协同峰会,由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单位指导,学界、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数智能碳发展规划、赋能方案等重要议题。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演讲致辞中指出,数智时代的教育新范式从知识教育升级为全人教育,注重素养提升、想象力和创造性滋养,虚实结合的协作能力的培育,从而支持人机融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有AI基础的行业精英、有行业背景的AI精英、有AI知识和能力的工作者这三类人才的培育是时代所需。创新联合体重在支持前两类人才的培养,并促进产业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创新升级。
他还提出:“AI时代,技术的演进使得跨边界的组织融合成为可能。西浦的3.0战略旨在探索在这一新趋势下大学功能的重塑与创新:利用大学独特的地位,发挥粘合剂、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促进大学、产业、政府和社会的融合,为产业创新生态提供西浦方案。” 寇博 金画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