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8月28日,渤海银行(09668.HK)发布上半年财报,截至2023年6月末,实现总资产规模达到人民币1.69万亿元,较上年末新增人民币310.9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30.83亿元,净利润人民币40.99亿元。
渤海银行“四五”规划转型战略得到稳步推进,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调整业务结构、优化业务布局;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产规模稳中有进、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银行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银行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将信贷资源投放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衔接。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为“就业主力军”增添发展动能
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过去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多项指标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微企业连着千行百业,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渤海银行副行长靳超表示,该行一直把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放在突出位置,把做好中小微企业作为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深入推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稳步增加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科学精准纾困,全力提升金融助企惠企的服务质效。
据介绍,2020年至2022年,渤海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由132.83亿元增长至679.31亿元,累计增速411.42%;贷款客户数由15547户增长至161898户,累计增速941.35%。
不仅如此,渤海银行还不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坚持做好“降本”工作,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2023年上半年,渤海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并在对全行普惠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统一优惠的基础上,对于重点发展区域及行业给予额外的优惠权限。该行还积极开展“减费”行动,对涉及普惠贷款业务的相关费用实行“十免四减”。在支付结算方面,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优惠收费项目合计达到59项。
投身乡村振兴,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
聚焦农产品供给,渤海银行全面提升涉农领域融资支持,探索金融助农新思路。截至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涉农贷款人民币516.28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1%。
在天津地区,渤海银行加大对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支持,精准对接、深入合作天津食品集团和北大荒农垦集团。针对与天津食品集团的合作,围绕粮食流通收购、加工等全产业链开发提供精准服务,力争围绕食品集团打造涉农领域全产业链,优先扶持集团龙头和“链主”企业。
在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区的杨家泊镇则被定位为“水产养殖特色镇”,当地的水产养殖商户坚持秉承着“科技兴农”理念进行水产养殖,形成了颇为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体系。2023年,当地开始推动水产养殖产业进行“二次振兴”。同时,政府也联合了渔业协会,为商户拓展下游销售渠道。渤海银行与渔业协会建立合作机制,对商圈内的经营多年的优质商户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满足其日常经营周转资金需求。制定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工厂化渔业协会批量客户引入项目”,采取小额分散、白名单准入等风险策略,为养殖户提供普惠经营类贷款,以金融之力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为当地打造“水产养殖第一镇”赋能。
深入探索对公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稳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渤海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在对公业务数字化上做出了一系列有效实践。
在跨境金融业务上,渤海银行推出了持续科技赋能、迭代优化的跨境汇款产品——“渤银全球速汇”。业界首创的“透明橱窗+动态地图导航”功能;拓宽电子保函业务使用场景,推出了“渤银闪电充”、“渤银证兑通”两款产品;发挥新一代票据可拆分流转属性,丰富票据嵌入交易场景,降低了企业供应链融资成本。报告期内,交易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人民币8.69亿元,同比增长13%。
投资银行业务以“投商行一体化”服务理念,从资金和资产两端着手,为企业客户提供全周期、立体化、多层次的融资支持:并购、银团贷款业务积极与各类同业银行搭建“总对总、分对分”营销渠道和分销渠道;交易撮合业务着力搭建非银同业“朋友圈”,形成“渠道-资金-存款/客户”的联动生态;对公理财业务持续完善产品谱系,通过丰富产品货架、优化制度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不同类型优质资产和不同风险偏好资金的高效匹配,打造“金牌财富管理服务商”;资产证券化业务致力于打通公募信贷资产证券化流转渠道,盘活信贷存量,提升服务能力。
“金融为民”是金融工作的核心价值坐标。未来,渤海银行将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践行新时代金融机构的使命与社会责任,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全方位推进渤海银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