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4月15-16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高中校长论坛暨“新时代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研讨班。来自教育部、部分省考试院、苏州高校,以及贵州、海南、陕西等重点高中校长近200位嘉宾齐聚西浦,探讨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如何携手,共同应对ChatGPT对教育的颠覆式冲击与挑战,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格局的高层次人才。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发展,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对高层次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谈到ChatGPT等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时,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钞秋玲教授引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Jerry Kaplan教授的话,“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教育要为未来做准备,”钞秋玲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许多新兴学科还没有出现在大学的专业目录上;但同时,产业结构变化催生了新的学科组织方式,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催生了科研方式的转变,未来不仅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对此,钞秋玲表示,近年来西浦提出大学要主动融入社会,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基础研究优势,与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相融合,并在持续完善已有的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之外,探索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肩膀上,引领开拓新行业发展的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以及营造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的3.0模式。
谈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时,江苏省扬州中学薛义荣校长说:“教育上注重的逻辑训练和数学计算等能力都在面临挑战,自动化、人工智能甚至可能会代替人类的手脚脑,但是人心是替代不了的,尤其是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认为,教育要重视情感和价值培养,教学生学会共情、包容、理解。”
论坛期间,《2022届西交利物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西浦2022届中国内地(大陆)籍本科生中,85.56%的学生升学深造,其中36.08%的学生进入全球排名前十的顶尖学府,近9成的学生进入全球排名前一百的知名学府。
整体上看,西浦的内地(大陆)本科生就业质量逐年向好,是西浦办学质量的有力证明。西浦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解启健说,这与西浦倡导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理念和相关的支持系统有很大关系。西浦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都进入到国际顶尖的学府继续深造,其中很多都是全球范围内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领域。大多数西浦校友都选择回国发展,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去。
“我希望每个学生可以慢慢走,一直走。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贵阳市第一中学校长曾强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贵阳一中的思考与探索。他提出要以国际视野审视基础教育,为一流人才培养创造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载体,释放学生的创新活力,例如通过选拔少数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高校参与研究,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他说:“作为一所中外合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秉持的开放、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与贵阳一中民主多元的办学模式非常契合,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也是我们和西浦的共同追求。”寇博 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