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同里:打造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最鲜活样本
2020-10-24 22:03:00  作者:杜立明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0月23日,由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人民政府、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共同举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特别支持的“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新华社、农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旅游报等近20家媒体记者,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体验、座谈交流等方式走进同里古镇、北联村、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用镜头展示美丽同里,用文字述说魅力同里。

同里镇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之畔,地处江浙沪交会的长三角核心位置。同里古镇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素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这里明清建筑占据大部分,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犹存,最为著名的是创立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导游告诉记者,退思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免后,返回故乡同里建造的,其名字来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虽然整个园林面积不大,但园林内景观十分独特,堪称小型园林的典范,园林整体布置在东西两侧,由住宅、庭院、庭园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园林约占该院的一半。退思园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在古镇的青石板小道上,看见沿河而建的民居各具特色,具有浓郁地方特点的产品琳琅满目,不少老人坐在河边悠闲地剥着“鸡头米”,自然、恬静、与世无争。

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人文的和谐,让游客对同里古镇有了太多的流连忘返。

从历史中走来,在创新中发展。在北联村,一幅壮丽的丰收景象映入记者的眼帘。作为江苏省第四批特色田园乡村,正书写了农文旅融合的华丽篇章。

北联村位于同里的东北部,耕地面积12072亩,形成了四大功能集聚区,其中优质粮油区4000亩,特种水产区2072亩,高效设施园艺区6000亩。2019年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8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17万元,比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36.5%。

从名不见经传小村庄变身为网红打卡地,环境从杂乱无章变成秀美如画,村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走上农文旅融合的致富之路。近年来,北联村依托农业优势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刀阔斧地推进土地流转和土地连片整治,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格局。村里还建起了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

记者看到,在金灿灿的稻田里,竖立着几座几十米的瞭望塔,登高远望,大地呈现一片金黄色,特色图案和文字在田野中十分引人瞩目。北联村党支部书记徐海红告诉记者,我们走“生态路”,念“田园经”,打“旅游牌”,这里秋季稻花飘香,春季,则是油菜花的海洋,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村里的环境美了、生态好了,美丽的风景也就自然而然衍生出美丽经济。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这正是我们要培育的休闲业态,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北联村一定会成为乡村旅游的样板。”徐海红信心满满地说。


不仅有古镇和现代农业熠熠生辉,如今,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也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代表作。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拥有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系统,园内湿地与森林交错,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植物302种,有野生莼菜、银杏、水杉、野菱、绶草、榉树等多种重点保护植物和濒危植物,有鸟类216种,还国家II级保护动物20种,省级保护鸟类多达92种。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生态绿肺,不仅和示范区倡导的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更成为示范区城市群中最值得去“深呼吸”的地方。

据同里镇宣传委员董爱斌介绍,如今,同里古镇用水乡古镇、现代农业、田园乡村、生态湿地、新能源产业示范园五大旅游要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开启农文旅融合新模式,生动打造了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最鲜活的样本。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杜立明

标签:古镇;国家湿地公园;同里镇
责编:杜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