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东关实小:“正”文化助力儿童拔节生长
2020-10-12 15: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文龙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提升一所学校,首先提升学校的文化精神,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激发师生的热情。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我是学校应有的责任担当。作为百年老校的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传承历史,挖掘内涵,打造“正”文化特色,构建“正”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五正”素养,助力儿童拔节生长。

学校文化 传承"正"文化 儿童 拔节生长

东关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发轫于1912年胡冠甫、程玉生二位先生在沭城东关所办的私塾班。1915年,蒋仲权校长变私塾授课制为班级授课制,开创了沭阳现代初等教育的先河,并命名为“正心小学”。自1912年建校至今,以“正”力量厚实学校文化,以文化立意引领改革实践,用“正”文化的力量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通过“正”文化校本课程建构,培养学生的“五正”素养,即正德、正体、正融、正美、正雅。我们追寻“正”文化传承的脉络,凝练学校“正”文化传承的特质,寻找“正”文化创新的动力,借助“正”文化视阈下创新课堂的三重境界实现教师成长的三级跨越,这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与内在动力。

追寻学校“正”文化传承的脉络

一是继承好。学校追本溯源,探寻教育前辈的办学初衷,提炼出“正”文化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内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比挖掘历史更重要的是传承历史,比梳理历史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如何让历史与文化在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如何让“正”文化代代相传,是每一位东关实小人都必需直面的问题。于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第一课在“正”文化大讲堂进行,带他们参观校史陈列室,了解校史,致敬先贤。每学期,教干都要为教师做“正”文化讲座;教师们自编自导自演校史剧,将与百年老校有关的人、事、物搬上舞台,再现百年东关感人肺腑的教育事迹和波澜壮阔的教育史诗;构建“正”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实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深度融合,高度接轨;教师、学生、校友共同参与“口述校史”,在“留史资政”的同时,让东关学子在知晓历史中走向未来。

二是立意深。“正”在《辞海》中的释义为平等、正中、不偏斜、纯正、正直,最基本的含义是“合乎法则、合乎道理”。遵守法则、遵从规律,即谓之“正”,做正义的事、正经的事即为正,正派做人、树立正气即为正。近年来,我们用“正”文化去凝聚人心,让正能量充盈每一位东关实小人的精神家园。“正”文化的立意就是用“正”的旗帜来教育教师教人求真、求正,引领学生学做真人、正人。我们吸收百年老校的文化精髓,弘扬“正”文化理念,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幸福奠基。

三是成长稳。在东关实小的百年发展史中,文化塑造了人的心智,为我们提供了建构世界的工具,提升了自我与我们的能力。“正”文化早已存在于东关实小人的潜意识中。学校通过构建“正”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注重主题活动向品牌化、精品化推进。经过多年的打磨,开发出一套适合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正”文化校本课程,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操作规范、既具系统性又具开放性的“正”文化主题活动课程体系。通过重构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五正”素养,丰富“正”文化校本课程内容,落实课程实施,优化课程评价等措施来实现以生为本。在众多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正”文化在东关实小人心中已打上深深的烙印,成为学校最为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凝练学校“正”文化传承的特质

一是正文化之魂。课程是学校教育品质提升的内在力量,学校在国家标准课程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拓展型课程, 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编写富含人文底蕴的校本特色课程,编印“正”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即《正仪篇》《正规篇》《正知篇》《正徳篇》《正气篇》《正食篇》《正安篇》《正韵篇》《正心篇》《爱正篇》《学正篇》《理正篇》。同时把培养学生正德、正体、正雅、正美、正融的“五正”素养确定为校园文化的灵魂。

正德,即道德素养。学校努力打造“正”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正”文化长廊,打造正园文化广场。学校通过开展“学正东关最美书香家庭”评比、文明班级创建等活动,促进良好班风、校风、学风和家风的形成。每学期都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蒙启智”入学仪式,通过正衣冠、拜师礼、朱砂启智等形式,让孩子们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这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开展“学正东关最美爱心少年”评比、“小手拉大手温暖送爱心”关爱特殊儿童公益等活动已成为学校教育常态;让“正”文化融入生活、走向课堂,提升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情怀。

正体,即健康素养。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群体的健康知识,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定期聘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学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学校通过研发“正”文化系列校本教材《正食篇》,教育学生要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才会拥有健康的身心。特别因受新冠状病毒肺炎影响,学生返校后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自编校园心理剧《转角遇到爱》荣获特等奖,并在全市展演。学校编订"正"文化系列校本教材《正安篇》和心理健康系列教材《心灵解码》,并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心理健康咨询室的扩建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东关学子都能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好少年。

正雅,即文化素养。学会学习是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核心素养。学生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大部分学生通常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不善于去分析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这样,学生的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若是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学习上遇到任何事情发生时,就会先冷静下来想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学生,一定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特质。

正美,即艺术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是立德树人、传承历史的有效载体。学校传承国粹,提升艺术素养,一直把国粹京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传承京剧国粹艺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建设思路,倡导京剧与学科整合,创编京韵戏操、京韵古诗等,大力开展京剧唱腔、京剧形体、京剧美术,并编写《正韵篇》等“正”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尤其在疫情期间,学校还自编《东关实验小学学生自我防护歌》,学生人人都会用京剧的韵律进行传唱。

正融,即人际素养。文明礼仪知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性格特点的不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困惑。校本教材《正仪篇》里有文明礼仪规范和由礼仪知识编制成小故事,学生更容易接受,且通俗易懂。学校还利用班级微信圈、《东关实小报》等媒介穿插进行有关礼仪知识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学正东关大讲堂” “文明礼貌小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文明用语教育及训练,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编制各种不同的文明礼貌用语,提高学生的人际素养,让学生成为懂礼仪、会交流的文明少年。

二是正文化之源。

源于儿童道德认知回归,促进生命更优质生长。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家庭教育也各不相同,导致孩子的道德认知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作为学校,要用校园文化引领和熏陶孩子求真、求正。真正把校园还给学生,让东关学子在校园“正”文化的引领下,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回归。我们认定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正”,并通过定期举行活动,让学生成为有德有才,品学兼优的人。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长的同时,我们以“正”文化理念下的校本课程为杠杆,撬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儿童生命的更优质生长。

源于学校教育本真回归,实现教育更优质发展。该校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们用“正”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其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本真的回归。通过“正”文化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建构与融合,让学生在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练就技能的同时,传承历史,继承传统,去感悟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期望是在东关实小学习的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到最优质、最公正的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正派之人,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和成长奠基。

三是正文化之气。

以文化为引领,平添学生儒雅之气。在“正”文化的高位引领下,学校持续开展文明礼仪、尊师孝亲等活动,让学生仪态儒雅;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班级文明标兵评选”等活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文明校园创建中,让学生行为儒雅;通过开展“学正东关校园英语节”“读书节”“ 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语言儒雅。东关校园的学生正在把努力带给老师,把成功带给自己,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社会。以“正”为文化引领,通过文化育人,让每一个接受过东关实小教育的孩子都能真正成为一名儒雅少年!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师生浩然正气。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常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正”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机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传承保护中华优秀文化。我们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正”文化系列活动,如专题知识类、艺术类、习俗仪式类等活动,让“正”文化凝聚人心,让东关学子在“正”文化的引领下,学做真人、正人,达到全面育人目的。学校通过创作校歌“正之歌”、设计校徽、校园网站、广播、东关实小报、“正”文化大讲坛、“正”文化课题研究等让“正”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位师生心中扎根,让“正”文化的主旋律永远回荡在校园上空,让“正”文化的花朵永远在校园怒放。

寻找学校“正”文化创新的动力

学校的师生是推动学校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并落到实处的人。东关实小师生在“正”文化熏陶下,已形成了“人人求正、人人讲正、处处显正”的优良教风和学风。学校寻找“正”文化引领下创新的动力,挖掘文化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心,在于聚焦课堂、变革教学,在于师生心灵深处的碰撞和交流。我们借助“正”文化视阈下创新课堂的三重境界实现教师成长的三级跨越,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与内在动力。

一是“正”文化下创新课堂的三重境界。

主动课堂要让学生站在课程和课堂的中央,变以师为主的“教堂”为以生为主的“学堂”,“互动课堂”则需要学生的全员参加,需要教师的实效性引导,才能调动学生获取知的积极性。然而“灵动课堂”需要教师的生命在场,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如何变主动课堂、互动课堂为灵动课堂,前提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需要教师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必备的专业学科素养。学校通过引入“空中课堂”,借力课后网络共享名师和实施青蓝工程,借助校内资源加速教师成长等活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真正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全力打造学正课堂。学正课堂就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实现梦想的场所。还创新让教师带着重点、难点、议点、疑点、易点、热点“六点”来备课,形成个人备—集体备—讨论修改形成教案—上课、听课—评课—形成结论,达到提升有效教学的整体效益。

从而让课堂充满智慧、激取和诗意,打造出富有“实践、探索、合作、创新”特质的学正课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由“主动课堂—互动课堂—灵动课堂”跨越的三重境界。

二是“正”文化下教师发展的三级跨越。

关注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已经不是当今教育的主流。该校的很多青年教师早已通过自身的努力,跨出关注教的这一级。第二级跨越就是关注学。课堂上,要体现“由教到学”的转变路径。在“正”文化的引领下,学校立足教材实际,科学实现“正”文化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深度融合。学校的教师更是注重课堂动态自然生成,注重知识的形成掌握与迁移,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实现了由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第三级跨越就是关注人。即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工作的主战场,是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主渠道,更是促使学生生长和成才的主场所。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内化为自身行为。我们关注学生,除了关注学习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后疫情时期学生返校后的心理变化。由关注教到关注学,再到关注人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师成长的三级跨越,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 “正”文化引领下学校的愿景追求。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通过校园“正”文化建设,引领学生用“正”来端正自己的品行向上向善向美,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作为影响一生的追求。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质,塑造“正”文化领航下的基础教育新品牌。努力打造“正”文化校园、七彩德育、学正课堂,提升学生“五正”素养,把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

传承与建构,探索与创新,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将一如既往地做“正”文章,养“正”精神,追“正”梦想,树“正”品牌,不断丰富“正”文化内涵,让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地生根,让学校充盈拔节生长的声响。

本文系宿迁市基础教育内涵提升项目《基于“正文化”视域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构》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江文龙 现任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校长。)

标签:传承;学校文化;学生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