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1岁,是我光荣在党的第49年,担任解放西路社区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兼第五网格党支部书记的6年。在这期间,我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层服务开始,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治理‘搭把手’。”解放西路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兼第五网格党支部书记王俭表示。
立足社区“微堡垒”
为党组织“搭把手”
社区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建设和治理社区的重要职责,是把党的惠民政策贯彻到“最后一米”的“微堡垒”。退任后,在看到社区面临着“人少事多”的繁重任务后,王俭觉得自己有精力、有时间可以为社区做点事,用心为他们“搭把手”。
2024年5月,解放西路社区食堂开始筹备开业,旨在为辖区内的老年人及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便捷、实惠且营养的餐食服务。筹备初期,社区事务繁多,从场地装修、设备采购,到人员构成、菜品定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考量。为了让食堂顺利运营,王俭主动请缨,组织成立了23人“暖心食光”志愿服务队,每日走访周边居民并告知社区食堂筹备的好消息,收集关于食堂菜品、价格、用餐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日均走访30余户家庭,累计收集有效建议70余条。2024年11月,食堂正式开业运行。
与此同时,王俭关注到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前来食堂就餐,牵头发起“爱心助餐”行动,组织志愿者每日为15-18位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记得有一次,一位李奶奶因突发疾病行动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我们连续一周按时为她送上热乎的饭菜,李奶奶感动不已,拉着我们的手连声道谢。通过这些努力,社区食堂逐渐赢得了居民的认可与信赖,用餐人数从最初的日均40人增长至如今的80余人。社区食堂不仅成为了居民们解决温饱的地方,更成为了邻里交流、增进感情的温馨场所,而我也变成了群众口中亲切的‘王老’,大家的认可让我深感付出的一切都无比值得。”王俭表示。
融入社区“大家庭”
为居民“搭把手”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个小家组成了社区“大家庭”。作为解放西路社区的“原住民”,王俭总是想方设法为社区的民生小事“搭把手”。
解放西路社区下辖复兴新村、金色维也纳两个小区,其中复兴新村属于老旧小区,高龄、独居老人占比大,社区适老化的“小改造”是许多居民共同的期待。怎样提升老年人晚年幸福指数,发挥网格党支部的牵引作用,帮助“家里”兜起网里的大小事情,也是王俭常思考的问题。作为社区第五网格的“大家长”,王俭率先服务,通过社区党委开展的党员“一户十联”走访周活动,逐户查看老年人居住环境,详细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和硬件设施等状况。
“走访时,我遇见了独自在底楼生活的钱大爷和他的老伴,钱大爷已过八十高龄,关节日渐衰弱,每次起身都十分吃力。了解情况后,我立刻把他家列入了适老化改造需求清单。随后,我与社区沟通协调,很快就为钱大爷家安装了家用护理床。”王俭表示。钱大爷激动地告诉王俭:“以前起身太难了,老伴也没多少力气帮我,多亏你们记挂着我。”截至目前,王俭协助社区完成关键区域适老化改造共计16处。针对留守、空巢、失独等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情感需求,常态化开展“我们听您说”“夕阳心语”老年人心理关怀活动,做到“周问候、月关怀”,与25名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帮扶,为老人创造一个生活顺心、健康有益的晚年生活。2023年,解放西路社区还获得了江苏省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荣誉称号。
共建社区“小社会”
为稳定“搭把手”
老旧小区日常治理工作非常琐碎,总有数不清的家长里短。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王俭带头凝聚群众力量,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用力为治理“搭把手”。
2021年,为突破复兴新村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管理矛盾难题,解放西路社区以党委为核心,招募一批骨干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形成“红管家·简益物业”品牌,王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此期间,王俭看见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结出的硕果层出不穷,在一次与社区党委书记黄海书记的工作交流中,萌发了建立“网格+老娘舅”治理队伍的想法,由党员、乡贤、群众等力量组成了55人的“金夕阳”志愿服务队。
“一次,黄大爷和小李因楼道堆放杂物起争执,双方僵持不下,矛盾激化。作为‘金夕阳’志愿服务队队长的我和老张闻讯立刻赶到现场,我从邻里和谐角度劝解,都是邻居为小事伤和气不值,老张则指出楼道堆杂物的安全隐患。经我俩的耐心调解,黄大爷和小李一同清理了杂物并握手言和。”王俭介绍,目前,通过与社区居民结对子,提供代办服务、代买服务、调解服务、理发服务、健康巡诊、家电维修服务80余起,服务325人次。2023年,以解放西路社区“老娘舅”工作案例原型拍摄的《老娘舅“解忧”Ji》党员教育片在全市红色主题融媒体作品大赛上荣获二等奖。
“下阶段,我会继续为社区管理‘搭把手’,号召更多党员群众‘一起走’,助力基层治不断迸发新活力。”王俭表示。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