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将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这一消息在师生、家长和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曾经的“课间十分钟”总是显得短暂而仓促,如今延长至“课间一刻钟”,意味着学生们能拥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走出教室,尽情拥抱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
然而,在一片赞许声中,也不乏一些担忧的声音。如何确保老师不拖堂,不让“课间一刻钟”沦为空谈?怎样避免“课间延长”变成“教室加时”?延长课间时间是否会打乱正常的上学放学安排?这些顾虑反映出人们对政策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切。
要让“课间一刻钟”真正落地生根,结出硕果,责任压实是关键。各相关部门和学校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对于拖堂和提前上课的现象要坚决杜绝,不能随意缩短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更不能为学生的课间活动增设不合理的限制,彻底取消“课间禁止出教室”这类不合理规定,确保课间时长货真价实,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空间拓展也是保障“课间一刻钟”充实有效的重要举措。随着课间时间的延长,学生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学校应当积极作为,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活动空间。比如盘活现有空间、增加户外活动场地、打造室内活动空间、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等,因地制宜地规划课间活动,让这“一刻钟”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发展兴趣、增进友谊和提升能力的黄金时间。
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随着课间活动时间增加,学生活动中发生碰撞受伤的风险可能上升。保障学生安全、有序、充分地享受课间时光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要创新安全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提高安全意识,明确行为边界,从源头上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
课间休息的延长,不仅仅是时间的增加,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课间一刻钟”的阳光能够洒满每一个校园,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快乐童年。(蔡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