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4月的南通启东,春意盎然,万物更新。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骑行江苏看美丽农路”南通启东站专题宣传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展示了十年来江苏“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领导、嘉宾以及媒体朋友们的关注和参与。
活动现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峰表示,这十年来,江苏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还强调了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先行官作用,并进一步推广了“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等文明理念。
南通市围绕“一县一品牌,一镇一循环,一路一特色”的发展理念,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狠抓“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创新示范求突破,改革引领谋发展,南通市持续推进全市农村公路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思路。南通市荣获了首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和国家级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的殊荣,六县(市区)实现了省级示范县“满堂红”,其中三个县(市区)还创成了“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启东市和如皋市也成功入选了全省建设示范名单,大批示范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启东市高标准开展农村公路示范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防工程建设。在过去的十年里,启东市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 500 多公里,改造桥梁 300 多座,实施安防工程 1800 多公里,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同时,启东市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公路+”模式,开展了“启明江海、行吾东疆”农路品牌建设,形成了“大环套小环、大环主线串、小环辅线连”的农村路网格局,切实推动了农村公路沿线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化兴盛和百姓增收,为启东新时代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劳动模范于冬娟是一位耕耘在启东农业一线的家庭农场主。2013 年,她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启东市第一家家庭农场——启东市冬娟家庭农场,并成立了启东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于冬娟表示,以往农路只能跑拖拉机,有时候拖拉机还会陷在泥里,需要另外一部拖拉机来拉。现在高标准农田建到哪里,宽敞的农路就修到哪里,大型机械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让企业实现了农业机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建设,对粮食种植收割的安全起到重要保障。于冬娟还表示,现在她不仅是农场主,还联合江浙沪的商户们做起了订单农业。路宽了,他们的车子都能走进来了,我们也能卖出去了,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益。据悉,目前农场流转土地超 1000 亩,实现了耕、种、收 100%综合机械化,年均出售粮食 350 吨。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顾闻瑾告诉记者,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公司配套件产品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才能将产品运到目的地。而现在,随着农村公路的改善,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这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公路不仅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更关乎民生改善。近年来,启东市坚持“建、管、养、运”一体推进,加快农村公路提质增效,打造群众满意的“示范路”,积极探索交旅互融、农旅共兴,“启明江海、行吾东疆”农路品牌愈发响亮。目前,启东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超500公里,总里程达2720公里,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一条条美丽的“四好农公路”,穿行绿水青山、通达幸福生活,增色美丽乡愁、通达美好明天!目前,江苏省已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全省镇村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至普通国省道、行政村至县道、自然村至等级公路平均时长分别为20分钟、12分钟、6分钟。“四好农村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达 8.16%。全省已开发农村公路就业岗位约4.71万个,实现人均年收入约5万元。
江南时报记者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