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4月15日,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奥体社区“银发童馨工作室”推出“游学后记写作指导”创新课程,以沉浸式文化体验破解中小学写作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困局。该项目由退休语文教师高庆斌老师主导,通过四维教学法引导青少年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传承者”,让600余年历史的南京城墙成为鲜活的写作素材。
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中,面对“游学后记”“文化观察”类作业,学生常陷入“景点罗列+空洞抒情”的窠臼。奥体社区调研发现,83%的受访者认为孩子作文缺乏“文化灵魂”,对本土遗产的认知停留在“打卡拍照”层面。为破解这一困境,“银发童馨工作室”特邀拥有30年教龄的退休语文教师,开发“文化解构-情感升华”双轨教学模式。
本次课程以南京城墙博物馆研学为实践场景,构建“沉浸式体验-结构化写作-文化符号解构-情感升华引导”教学闭环。该项目不仅提升写作水平,更建立“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社区传承”的联动机制。正如学员家长所言:“孩子不再说写游记就是编故事,而是真正理解了‘每一块城砖都在说话’。”
奥体社区“银发童馨工作室”的探索证明,当作文教学回归文化土壤,当历史遗产遇见童真视角,传承与创新就能自然生长。正如项目发起人、退休特级教师高老师所说:“我们要让城墙的每道裂痕都成为作文的肌理,让历史的每声回响都化作文字的韵律。”。(包欣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