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春和景明天愈暖,万千梅蕊闹春晖。2月28日——3月1日,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来自江苏经济报、江南时报等省市媒体人与一批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的知名诗人组成采风团,用镜头和笔触记录这里的发展故事,探寻丰富自然资源和农文旅融合发展背后蕴藏着的人文情怀。参加采风的媒体人与知名诗人有:江苏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吴剑飞, 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殷伟东,江苏省交通文联秘书长、交通作协主席陆新民,东南大学现代诗研究所所长王珂,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龚学明,扬子晚报原编委黄建国,江南时报原编委杜立明以及诗人雷默、陈传银、韩淑芹、邵顺贵、毛文文、史烨等人。
柯建国 摄
采风团在张塘角民宿村举行座谈,洪蓝街道宣传办负责人张学琪介绍了洪蓝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讲解了张塘角民宿村、山凹民宿村、遇园、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等极具特色的发展历程。在农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下,近年来,洪蓝街道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农文旅+节庆”“农文旅+康养”,积极打造惠民增收的赏花经济、乡村民宿,培育生态观光游、休闲采摘游、度假养生游等乡村旅游业态,营造出一个个农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2024年吸引游客达410万余人次。
随后,采风团先后参观了张塘角民宿村和山凹民宿村。媒体人凭借敏锐的职业眼光,聚焦两个民宿村不同的发展特色,与民宿主理人亲切交流,挖掘他们经营过程中的闪光点,让他们眼中的发展变化成为媒体报道的生动素材,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洪蓝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诗人们则沉浸在民宿的温馨氛围中,寻找灵感的火花,民宿主理人的酸甜苦辣、入住客人的丰富故事、来自当地的特色美食,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江苏省作协会员、“塔吊诗人”邵顺贵感慨:“这里山好水好,家家民宿都别具风格。这个地方坐落在无想山下,把无想变为畅想,将为我的诗歌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以江南传统建筑为特色的遇园,采风团参观了寄梅亭、古戏台、周邦彦纪念馆、曾家大院、牌坊广场等,在专业讲解下感受建筑文化中隐藏的文化密码,并在古戏台观看了一场黄梅戏戏曲表演。在“十里梅林,万亩花海”的傅家边梅花山,采风团沉醉于漫山遍野肆意绽放的梅花,欣赏了夜晚烟花秀,看到璀璨夺目的烟花倒映在烂漫的夜梅之上,又惊叹这份梅花山独有的春日浪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高级记者龚学明表示,“洪蓝非常美,文化底蕴深厚,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了。希望通过采风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多形式地宣传洪蓝、赞美洪蓝。”
王培 摄
此次采风活动为媒体人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也为诗人创作打开了新的视角。洪蓝街道党工委委员王磊表示,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洪蓝的故事将以更生动、多元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让更多人感受到洪蓝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洪蓝、了解洪蓝。 (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