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见九华丨南京师范大学“循香九华”寻访实践团纪实(一)
多措并举稳民生,以人为本惠民生
2024-07-12 11:5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柏雨婷、王雪宸、陈颖怡、黄新程、万逸霏  
1
听新闻

  7月10日上午,由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循香九华”寻访实践团一行来到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正式开展第一天的调研活动。实践团第一天的调研主题为民生,主要围绕九华村的志愿服务、绿色墓葬以及精准脱贫工作等方面进行。

  (“循香九华”寻访实践团合照)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实践团的第一站是位于九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实践站的基本状况与运作模式,并带领成员们参观了实践站的五大平台。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们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九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九华村村民委员会管辖,志愿者主要来源于村委会工作人员。实践站由五大平台组成,分别是理论宣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教育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实践站采用“群众点单——实践站接单——志愿服务队派单”的标准化流程,根据村民个性化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家长学校、开展青少年文明礼仪养成活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培养保驾护航。

  在随后的采访过程中,实践站的工作人员提及自己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受益良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参与“四清四拆四整治“的活动时,与村里的保洁员一起入组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并积极与村民沟通,这美化了村庄的人居环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

  二、九王纪念堂

  实践团第二站的目的地是九王纪念堂。

  九王纪念堂建于2018年,是九华村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截至目前,九王纪念堂已安放格位1871个,安放骨灰盒2670个。

  区别于传统的土葬将逝者骨灰深藏于泥土之中,九王纪念堂的设立在客观上节约了土地资源。骨灰的集中存放也减少了普通农村墓地带来的环境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契合了九华村致力于打造“零碳乡村”的发展目标。

  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九王纪念堂更在情感与文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九王纪念堂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地,更是村落的历史与文化的承载者。实践团队在对九王纪念堂进行实地参观时,便被馆内的肃穆气氛深深震撼。馆内整洁的陈列柜和柔和明亮的灯光都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九华村集体文化中对于生命的尊重。此外,纪念堂还设置了孝道相关故事的简介,在为亲属和好友提供访问和追思逝者的公共场所的同时还起到了文化育人的作用。无疑,九王纪念堂是家族血脉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家族成员的骨灰存放在一起,象征着家族的团结和血脉的延续,有助于强化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三、精准脱贫家庭采访

  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是精准脱贫家庭。

  在九华村精准脱贫负责人的介绍之下,实践团队成员们充分了解了村庄的脱贫攻坚成果,并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典型脱贫家庭进行实地考察访谈。

  (实践团队成员与负责人进行访谈)

  在同负责人的交谈过程中,成员们得知,九华村针对造成贫困家庭贫困的不同原因,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主要包括提供就业、医疗救助以及政策兜底等措施。为了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九华村实施动态监测机制防止返贫。

  此外,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对刘更富、杨仕道家庭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采访。

  在与刘更富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刘更富早年的生活比较贫苦,但在村部的帮助之下,他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提及此,刘更富非常感谢村部对他的帮扶。

  而在与杨仕道妻子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她患有癌症,但在村庄的经济补贴以及定期派医生回访的帮助措施之下,她的病情目前已经保持稳定并有所好转。此外,村庄还为她的孙女提供了教育补助基金,从多方面保障精准脱贫任务的完成。在采访的尾声,她再次感谢了九华村的帮扶,成员们也向其表达了真挚的祝福。

  (成员与刘更富合影)

  (成员与杨仕道妻子合影)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循香九华”寻访实践团在上述采访过程之中,不畏大雨侵袭,深耕基层社会,以青年之声传播九华民生之道,以青春之姿谱写砥砺奋进新篇章!

  文字/柏雨婷、王雪宸、陈颖怡、黄新程、万逸霏

  供图/丁懿琦、李思成

  责编/柏雨婷

  南京师范大学“循香九华”寻访实践团

标签:新时代文明实践;寻访实践团;循香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