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宪法广场正式建成启用
2023-10-16 13:2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陆冰儿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为深入贯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在合理利用天印公园原有地域、环境优势的基础上,江宁区司法局经过精心设计规划,打造全区首个宪法主题文化广场,将宪法宣传与市民生活有机融合,让广大市民在休憩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滋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宪法广场位于天印公园内,毗邻江宁区人民政府,占地2600平方米。根据天印公园布局及动线规划,并结合宪法宣传内容,由南向北按照逆时针方向划分为法治树、宪法大道、宪法宣传区、宪法宣誓区以及宪法与我们五个区域。

  传统+现代,不同风格交相辉映

  在整体造型设计上,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风格庄严典雅、中正大气,同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简约明了。

  位于宪法广场中轴线上的宪法大道,刻有43条古往今来关于法治的名言警句,通过石刻这一古老的形式,传递出法律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严肃性,增强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以法养德,以法正身。

  中心宣传区四块外方内圆结构的宣传栏,通过圆形和方形的几何设计表达,传达出中国法律系统的运作方式,即法律系统应以其外部形态的公正和内部运作的和谐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主题雕塑,从“灋”到“法”,每一面都展现了“法”字在中国汉字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彰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凸显法的历史性。

  在保留以上传统元素的同时,宪法广场还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以简约为主,展现出广场的现代美。整体材质以金属及石材为主,提高广场的可持续性。传统与现代交融荟萃、相得益彰,让优秀传统文化完美融入现代法治实践。

  学习+休闲,两条路径深度融合

  南北两个入口处,分别采用立式标牌以及石刻的形式,介绍宪法的核心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到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再到历次宪法修正案的提出,从筚路蓝缕到精益求精,中心宣传区的四块石刻清晰地展示了宪法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滋养尊重宪法、崇尚宪法的法治理念。

  宪法广场将宪法知识巧妙融入广场休闲设施,在宪法广场中漫步,既可以贴近自然、休息放松,更能够学习宪法知识、接受宪法教育,推动形成自觉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打造家门口的普法阵地。

  普法+互动,宪法宣传“双向奔赴”

  南入口处坐落着两个卡通雕塑:江娃儿和宁妹儿,它们是江宁区公共法律服务卡通形象,也是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卡通形象,可爱又俏皮的形象为广场增添了活力和趣味。

  三棵“法治树”,绿树葱葱,生机勃勃,象征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深叶茂。树杈上挂着一个个花瓣形状的“法治牌”,随风飘扬,每块牌子都代表着一部法律,象征着一朵朵法治之花在法治大树之上绽放。“法治牌”上印有互动二维码,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相关法律条文,让法律法规触手可及。通过设置扫描二维码,构建互动区,有效地增强了普法宣传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性,体现普法宣传的灵活性,真正做到法治惠民,搭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广场外围配有“宪法伴随你我他”立式标牌。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就业、结婚,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像水、阳光和空气一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无时无刻不被宪法保护着。通过普及宪法当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条文规定,拉近群众与宪法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至关重要,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让每个人都能够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更好地凝聚起信仰宪法的磅礴力量。

  宪法广场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充分满足了群众的普法需求,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让依宪办事、依法办事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成为共同的生活方式,让法治精神蔚然成风,是江宁区法治建设中的一条靓丽风景线。

  (江宁区司法局 陆冰儿)

标签:互动;宪法;双向奔赴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