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保护水生生物,共建和谐家园”2023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生态公园举行,包含青草、鲢鳙在内的共约48万尾鱼苗种被放流长江,为母亲河注入了“新鲜血液”。
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科飞表示,绿色是长江最动人的底色,而“长江大保护”就是护牢这抹底色最有力的行动。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落实市农业农村局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和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补偿的重要行动。希望借助此次增殖放流活动,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
公用集团党委副书记(兼原水公司董事长)夏加华介绍,举办该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南京江北地区第二水源地建设项目对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提高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更加有效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
据介绍,南京江北地区第二水源地建设项目以三岔水库为应急水源地,以长江(桥林取水口)为常态水源地,给桥林水厂、江浦水厂、浦口水厂(应急/常态)供应原水。“项目建成后,常态下可为新区和浦口区提供155万吨/天的原水,是江北地区水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工程建成后可为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应对长江水质型突发性污染事故,切实提升城市应急供水保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夏加华说。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补偿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第二水源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公用集团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积极开展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长江江豚监测、水生态监测、工程噪声扰动专题研究、生态保护宣传等生态补偿措施。本次投放的数万尾经过严格检疫的鱼苗将对长江生态的多样性、长江生态资源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夏加华告诉记者,江北公用集团依托扬子江生态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公益科普项目“新芽课堂”,充分发挥“小水滴”与“万里清”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水生生物保护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对保护水生生物的科学认知与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活动现场,前来参加放流活动的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的学生王诗涵收获满满,她说:“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习到有关水生动物的很多知识,也让我更加明白保护水生动物的重要性,保护生态是我们的职责。”
据了解,南京是唯一一座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生存的城市,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将以此次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行动,进一步巩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成果。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浦口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浦口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水务原水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仪征市水世界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承办,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泰山街道办事处、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长航公安南京分局浦口派出所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大厂派出所协办。
(江南时报:杨爽 通讯员:李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