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社区环境提升项目不是政府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在环境提升上就是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居民百姓诉求最集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同商共议,把诉求处理好,把问题解决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的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3月25日,栖霞区进行的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提升项目的研讨会现场,多位公众委员表达了同一观点。
据了解,栖霞区将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提升项目作为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有利契机,将该项目纳入区对街考核,各街道以年度为单位,精心挑选出街巷或居民小区作为公众参与环境提升的试点单元,目前,各街道已分别明确了红枫街(栖霞街道)、龙韬路(龙潭街道)、学森路(西岗街道)、和悦街(迈皋桥街道)、春树路(燕子矶街道)、尧和西路(尧化街道)、铭鸿路(仙林街道)、天旺路(马群街道)、跃进东路(八卦洲街道)作为试点。下一步,区城治办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区、街公众委员、居民代表在试点路段开展调研、论证工作,不断改进改善方案,全过程对试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将工作做细做实。
栖霞区城管局副局长薛昆黎介绍,以西岗街道试点的学森路为例,之前由于机动车位规划设置不合理,致使车辆在该路段集中停放,严重时甚至导致非机动车道被完全占用,居民反映非常强烈。在组织区、街公众委员、居民代表实地调研后,多方达成初步共识:将原规划车位进行适度调整,取消阻碍居民通行的不合理车位,加装非机动车道隔离桩,确保居民通行不受影响。
“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参与环境提升项目只是城治委公众委员参与城市治理的一个缩影。我们将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畅通信息交流机制、多渠道保障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街道的环境提升、社会事务等各项城市治理,建言献策,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薛昆黎表示。通讯员曲茜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