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身子,深耕普惠金融“新蓝海”
2020-08-27 21:08:00  作者:赵波  
1
听新闻


沉下身子,深耕普惠金融“新蓝海”

□ 赵波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泰州农商行又该如何发挥好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泰州农商行的选择是:主动作为,服务下沉,深耕普惠金融“新蓝海”, 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和实体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地方城乡融合发展。

一、全面制定普惠金融战略方案,实现“支农、支小、做小、做优”工作全面复兴

扭转思路,建立普惠金融长效机制。普惠金融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帮助地方打造金融基础设施、提高惠民助企服务覆盖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泰州农商行适时制定了《泰州农商行转型普惠金融战略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在“阳光信贷”为依托的普惠金融品牌建设、融合创新、机制配套、科技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把“阳光信贷”真正打造成简便快捷、优质高效、公开透明、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和实体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统一思想,力争普惠金融全覆盖。全行统一思想,以普惠金融方案为理论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三找”,即找方法、找亮点、找创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市推广,对所辖海陵区、高新区和高港区内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按时间节点进行数据建档、分批走访、独立评议、集中授信、入户送信、四信评比工作,利用三年时间分阶段做好普惠金融的全面覆盖,并配套建立普惠金融数据库,将普惠金融工作做实、做稳、做长久,实现农商行“支农、支小、做小、做优”工作的全面复兴。

明确方向,沉下身子搞服务。近几年,很多农商行贪大求全,走集约化的路线,失去了农村这块宝贵的“蓝海”市场。事实上,普惠金融才是农商行发展的必由之路。泰州农商行的思路非常清晰:大行的服务下沉,农商行更要沉下身子搞服务。泰州农商行十多年前就在耕耘农村市场,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很大。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普惠金融作为立足点,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真正将这片“蓝海”开发出来。

二、找准与地方经济高度融合的契约点,压实责任,实现与农村发展的共生共荣

普惠金融不缺市场,真正的难度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到这一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将之当作一项长久的事业持续不断地推进下去。从做“阳光信贷”业务开始算起,泰州农商行在农村领域的普惠金融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积累。而现在,泰州农商行想要做到的是真正实现在农村领域金融服务的全覆盖,找到泰州农商行与地方经济高度融合的契约点,实现与农村发展的共生共荣。

寻求地方政府认可与支持。转型普惠金融的战略起步伊始,泰州农商行就先后与业务范围内的各个区、乡镇政府签署战略扩大协议,发挥行政的动力加快普惠金融的工作推进;并积极推行普惠金融干部在当地的挂职,切实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积极扩宽信息渠道,了解政府近期的政策走向与支持方向,服务当地政府的重点项目与重点企业。

捋清架构,压实每个人的责任。在得到地方政府认可与支持的同时,泰州农商行捋清架构,压实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按照要求,泰州农商行对各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客户经理需要做到了解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了解村组的每一位百姓,让客户、企业有任何金融需求都知道“谁是他的专属客户经理”。

积极抓好相应的硬件保障。泰州农商行进一步完善乡镇一级中心支行的服务职能,把能提供的服务安排到每一个网点;同时在每一个行政村都设置“凤城驿站”,把农商行开到农民的家门口,用金融机具来满足村民的基础现金需求,把金融服务送到“最后一百米”。

找准普惠金融工作的核心。“送授信上门”是普惠金融的核心,也是践行普惠金融的难度所在。“上门”做得好不好是判断普惠金融网络覆盖程度的重要方式,而给家家户户授信也是风险控制的难点所在。对此,泰州农商行提出了“整村授信”的方式,来满足“网格化治理”与“上门授信”的融合。而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则是聘请义务行风监督员。泰州农商行聘请的这些监督员,首先是义务工作,避免了人力成本的增加;其次,这些监督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对于金融服务有一定了解,知道合规的银行业务能够给农民带来哪些帮助。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与村民住在一起,监督员们对于村里哪家哪户有资金需求、谁的信用比较高等情况也较为了解,可以协助客户经理了解到最真实的信息,也因此成为联系农商行与农户的最好纽带。走访、建档、评议、授信……泰州农商行的客户经理不断重复着这一流程,努力实现“农民贷款不再难、小微企业不再烦”,让“老百姓家家都有备用金”。

三、探索推进城市“普惠”业务,力争实现农村、城郊接合部、城区齐头并进

勇于创新,推进城市普惠业务。近几年来,江苏各家头部农商行不断强调自身零售业务占比的增长,以及这一改变同时带来的负债结构优化及盈利能力提升。作为一家城区农商行,泰州农商行同样希望在城市领域内的普惠金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与农村普惠金融不同,目前全国范围内都找不到城市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

积极探索,完善架构优化渠道。没有模板,就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城区内的普惠业务开展,泰州农商行同样从改革组织架构、优化渠道建设等角度出发。业务拓展上,泰州农商行选择了集中—分布式营销。一方面,类比在农村的做法,客户经理同样在分组之后被划分了服务片区,每个人对自己片区内的业务负责;另一方面,客户经理的管理被统一上收,由总行负责,贷款的审批与发放也实行集中管理,确保授信的效率与质量。渠道建设上,泰州农商行则按照网格渠道、条线渠道、行业渠道、区域渠道、公信渠道、社会渠道、长尾渠道、链条渠道等八个方向,进行客户信息的汇集与重点客户的筛选。

深化服务,客户需求一站式解决。在对接客户之后,更加重要的则是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要想真正吸引到这些城市客户,做大零售业务的盘子,就必须集中领导力,设置专门的业务条线。有了专门的零售条线,无论是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特征的创新信贷产品,还是提高对于零售客户的服务能力,都能变得更加有效率。而体现在物理上的,则是泰州农商行在城区内即将投入运营的零售服务中心。在这一零售总部里,泰州农商行的各项零售业务被统一安排,市民的各类金融需求可以得到一站式的解决。

(作者为泰州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标签:商行;泰州;普惠金融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