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诗话南京二百景》读后
□ 叶邨
最早认识陈文明老师,是在2019年的春天。我们相遇在浦口《老山》杂志社,去领当年第一期的样刊,我的诗歌和他的诗词靠在一起,相互之间多了一份熟悉感。交谈中得知,他是在陪伴外孙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于2018年初师从夏淑珍老师,如痴如醉爱上了诗词创作。我是在“全民K歌”学习两年朗诵后,2018年底参加了佛手湖朗诵会,受到陈瑜老师的鼓励开始业余创作。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爱好,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
此后的活动中,我们有了多次接触。江城诗社举办诗词培训,听过文明老师通俗易懂的讲座,他“作品靠悟,精品靠捂”的观点,赢得了大家的共鸣;他还举例王安石“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的经典故事,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有感触: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写作是一种等待,写完上一句后,你等在那里,想下一句话该怎么表达,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作家叶兆言关于如何写作的这段话,时而回响在我的耳畔。
2021年金秋,我们在建邺区文联组织开展的“建邺十景”采风活动中相遇。那天每到一处景点,都能感受到陈老师观察事物的多维视角,聆听着他吟诵即兴而作的诗句,被他的才华横溢所折服。他说自己有旅游的爱好,每个地方游玩过后,都会及时用诗词的方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慢慢琢磨,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陈老师还担任江北新区诗词协会和霸王山诗社副会长工作,2022年我受邀参加霸王山诗社承办的“喜迎二十大,启新向未来”诗歌朗诵会,活动过程中,他热心为大家服务,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他多年来刻苦钻研,先后加入南京市书法家协会、江苏省诗词协会和中华诗词学会,其扎实的文学功底,为《诗话南京二百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年吃尽千般苦,一纸衔来满屋香”,我们真切感受到成功背后的来之不易。历经五年心血精心打造的这本诗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八个章节223首七言律诗,以一诗一画述一景的形式,记录了文学之都200处自然风景和人文故事,传递出他的家乡情愫和诗人情怀。
一首首诗词立体了一幅幅画面,一行行文字讲述着一个个景点,诗画结合的新颖方式引人入胜,阅读时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以两首诗词为例,浅谈一下自己读后的认知。
《佛手湖》中写道:五指半丘如佛手,一湖烟水映卿云/灵湖澄澈峰峦翠,蒲苇葱茏空谷欣/阵阵芳香馨韵味,层层疏影泛波群/老山深处茂明镜,紫气升腾客梦熏。
该诗用拟人化的方式,描写了佛手湖的形态。千亩湖面上,触及水面的五个半岛,宛如一只硕大的佛手深入水中,老山层峦叠翠,俨然一幅山水融合的自然景观。一簇簇芦苇摇晃着舞蹈的身姿,姹紫嫣红的花朵,绽放着一张张笑脸,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的馨香,佛手湖似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现蓝天和半岛交织的倒影,犹如电影的画面美轮美奂……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奥体中心》里描述:举头我欲问苍穹,晔北晴霄两彩虹/八道线撞争伯仲,五环旗引出英雄/绿茵场上汗珠滴,蹴鞠门前旗帜红/乘兴阳光开口笑,金秋爽借一天风。
走进奥体中心,在一幅美丽的画卷里徜徉。奥体双虹宛如少女挥动着红飘带,跳起激情奔放的舞蹈,矗立的火炬塔仿佛少年高举着手臂,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全运会、亚青会、青奥会成功举办,运动员们为国争光,国旗升起、国歌唱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文艺演出精彩纷呈,走进奥体的人们相谈甚欢,我们和路边的花草一道,分享温暖的阳光。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所言“南京奥体中心已成为市民们的活动场所”,奥体,已是我们的乐园。
不禁在想,阅读《诗话南京二百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说,会帮助提高写作技巧;对于写其他体裁的文友而言,能从中借鉴观察事物的不同视角;对于喜欢旅游的人们来讲,可以为节假日出游攻略提供参考……我们阅读风景里的美好,我们分享生活中的快乐!